土地如果沒有人繼續種了,那國家就失去了最根本的依附。
而在客觀上來講,對農耕社會來說商業根本就沒有增加生產力的作用。
所以之前重農抑商基本國策,現在看起來也並沒有什麼大問題。
可是時間到了現在,是否還要繼續這項國策,這已經成為了一個需要嚴肅討論的問題。
現如今大契的工商業和之前也是大不相同的。
現在大契工坊之中生產出來的商品,也都成為了百姓生活的必需品。
軌道車、香胰塊、火摺子、燃氣燈……
這些東西百姓已經離不開它們了。
而且,生產出這些東西不僅僅是滿足了大契百姓的需要,也同時給大契帶來了空前的利潤。
在大契周圍的諸國,有哪一個不是在用著大契製造?
大契的商人們更是將這些財富統統帶回了大契。
現如今大契的海洋貿易產生的財富,已經趕超了陸運上的財富總值了。
這就是工商業帶來的巨大作用!
在戶部那些信奉陽子居學術的官員之中,他們也開始流行起了一種全新的理念。
貿易,同樣也是戰爭!
透過貿易的方式,也可以達到戰爭勝利的結果。
就比如大契之前的對倭國的一場貿易戰,那可是完完全全摧毀了倭國崛起的可能。
這要比起傳統的戰爭,花費方面少了很多,效果也更明顯了。
如今戶部之中那些個年輕點的官員,已經開始試著用貿易的方式來做到兵部做不到的事情。
就比如對北遼接實施了貿易封鎖,這就是另外一種形式的戰爭。
不管怎樣,貿易戰的作用都是巨大的。
商人既然也能像士兵那樣走上戰場,那麼繼續抑制商人似乎就有些不對了。
可是海州這起案子的出現,也真的再一次讓商人這個群力吃了虧。
商人重利而多為!
有小利而無大義!
“如果有一定的利潤,就能讓這些個商人放棄人性!”
“他們連自己的親媽都能出賣!”
商人這個群體,在大契人的口碑一直都是不怎麼好的。
不過,這也一直都是不爭的事實。
怎麼來管理這些商人,已經成為了政事堂和六部的重中之重了。
按照大契的舊律法,將百姓分成了士農工商這四大階層。
士,就是讀聖賢書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