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自然就是在田間地頭辛勤勞作的農戶。
工,也就是在工坊中亦或是朝廷的產業中扮演著活計的人。
商,就是商人。
如今大契的這四個層級其實早已經名存實亡了。
農戶、商人、工人都是可以和讀書人一樣,去到國子監讀書,亦或是直接參加科舉。
士這一個層面其實已經不復存在了。
如今計程車,更多的是代表了大契的朝廷官員。
代表了那些個身有功名的人。
這些個層面的問題還是小事,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商人層面。
在大契的律法之中,商人是要低於農戶的。
而且按照大契律法,商人是不可以穿著綾羅綢緞的,更是在穿衣方面要與普通人有著明顯的區別。
他們出行不得乘坐馬車,就算是有必要乘坐馬車的話,也是不可以上蓋頂的。
商人的子孫要世世代代為商,不可以考取功名。
但這些律法在先皇時期就已經廢弛了,商人只需要簡單的賄賂一下當地的地方官,完全就能讓自家的子孫入鄉村戶。
這樣一來,雖然不比坊郭戶來的威風,但最起碼是可以參加科舉的了。
而說道商人不可以穿著綢緞,那他們就把綢緞布料的衣服穿在裡面,在外面套上一層紗衣。
不能乘坐馬車,那他們就坐人拉車,或是轎子。
總之只要有錢,他們就可以為所欲為。
這些個原本的限制,在他們來講也沒有那麼的嚴密了。
刑部現在的意思是要重新申明這些律法,嚴格落實下去。
但這話卻被孫文錢和榮千萬當做了頑童戲言。
孫文錢說道:“該當如何處置商人,還是應該由陛下定奪。”
榮千萬也跟著點了點頭:“沒錯,理應如此!”
待到政事堂將奏摺呈上去時,方景正在觀摩春節戲曲的彩排。
商人?
方景也沒那個心情管這些,就隨便的說了一句:“讓他們多交稅就好了,原本那些不合時宜的律法,讓政事堂看著辦,該廢除的就廢除吧。”
得到了陛下的旨意,孫文錢和榮千萬全都懵了。
這是啥意思?
要廢止對商人的限制,這一點還是很好理解的,但讓商人多交稅有什麼用?
該怎麼弄?
可是聽傳話的太監說,陛下似乎沒有想要多說什麼的意思,他們也不敢多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