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宴接近尾聲的時候, 秦汜出宮去了墓地。
舉國上下都知曉今日是太後的壽辰,卻無人知曉今日也是徐妃的忌日。大抵還有人記得的,可那天下之主不願有人記住她的死, 又有誰敢提起她的忌日呢?
秦汜如往年一般,在壽宴上言笑晏晏,推杯換盞,到了夜裡再偷偷去墓地給母親上柱香。等從墓地裡回來, 再去大安國寺裡去喝點小酒。
在母親上吊自盡的廢廟裡, 有母親留下來的最後一點東西,數十壇母親親手釀的酒。
他每年這時候便去那廟裡靜靜地坐上一宿, 喝掉一整壇酒, 奢侈地想念一些人和一些事。
也不知那廟裡藏的酒還能夠他喝幾載。他時而捨不得喝一口, 時而又想把它們全潑掉毀個幹淨。
生母徐妃是秦汜心裡的一塊痂。
這傷口流過血,化過膿, 如今結了痂,痂底下的肉是否長好了,大抵也只有秦汜自個兒清楚。
徐妃不姓徐,這一點秦汜是知道的。
他曾無意間看見過母親給那所謂的外祖父徐凜寫的信, 落款是沈姝。
姓沈名姝。
沈姝家中排行第二,上頭有個早夭的兄長, 下頭有個小了十來歲的妹妹。父親是一縣的父母官, 母親早逝, 父親在她八歲那年續了弦。繼母進門的第二年便生了一個女兒, 再往後肚子就沒動靜了。
父親盼兒子盼了好些年, 最終仍是沒能如願,但他對兩個女兒也是疼愛有加,對她這個聰明伶俐、頗有才氣的長女更是細心栽培。
只可惜父親沒有料到,在他城破身死之後,他的繼妻會捲走他的家産,帶著自己嫡親的女兒跑了,把沈姝一個人丟在兵荒馬亂、哀殍遍野的城中。
天下大亂的這一年,沈姝十二歲。叛軍兵臨城下,父親負隅頑抗,最終慘遭叛軍殺害。
按說,若是換做沈姝,她一定開啟城門迎叛軍進城,百姓也能少些流離苦楚。大周朝早已大勢已去,叛軍起義是民心所向。
可父親是死板的讀書人,腦子一根筋,認定了他這官是大周皇帝禦封的,他就得盡忠職守。
父親死的那天,沈姝就有預感他大抵是要去殉國了,有些後悔沒能在那天他出門前同他再多說幾句話。
父親前腳剛出門,繼母就捲走家財帶著妹妹跑了,沈姝只搶回來幾件母親生前的首飾。
不多時,就傳來父親被叛軍首領徐將軍的副將殺害的訊息。
這一年,也是沈姝第一次見到徐凜的那一年。
十二歲的孤女沈姝在兵荒馬亂裡遇見了二十三歲的將軍徐凜。
這一點秦汜也是知道的,母親死後,他在母親鎖好的木匣子裡翻到了一匣子未曾寄出去的信。
他甚至知道,母親沈姝和徐凜初初見面之時,沈姝正拿簪子戳瞎了徐凜副將的眼睛。
十二歲就沒了家、徹底失侍失怙的沈姝什麼都做得出來。
徐凜勃然大怒。他把沈姝和那個受傷的副將都關了起來。
副將未聽從他的命令擅自殺了縣令,自是罪不可恕,這小丫頭行了兇,自然也是關起來妥當。
只是沒想到他把沈姝關起來了,也沒關住她為父報仇的決心。
沈姝把副將毒死了。
她在潛伏進軍營刺殺副將之前,就把自己的乳母安插進軍營的夥房給叛軍將士們做飯。
十二歲的沈姝能有這般驚人的心智和手段,也無怪乎她的兒子秦汜九歲就能看著自己的母親慘死而隱忍不發。
秦汜有時候想不明白,為何母親能為外祖父義無反顧地去複仇,卻對自己的親生兒子不聞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