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那些記者,也是誇張的在那用相機咔咔咔的拍個不停,心中想著,就算是不能放在明天的頭版頭條,那也可以拿回去列印出來,放在家裡好好欣賞。
底下的那些,沒有影響張芷曦,舞臺上的她,告訴著自己,今天這場表演必須完美,因為她不想留下遺憾。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戀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進取。惟保守也,故永舊;惟進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經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將來也,事事皆其所未經者,故常敢破格。”
梁啟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說》,張芷曦沒有寫前面的那句“一個國家是老是少?讓我們先來說一說老與少”,直接是進入了主題。
她寫著的時候,底下的好多人也是從大螢幕上看著,雖然很多人都不寫毛筆字,但是看著這樣一位美麗的漢服姑娘,寫出這麼一手漂亮的字,還是很賞心悅目的。
只是,他們中很多人很疑惑,這似乎並不是他們平常用的白話文,而是有點像文言文的感覺。
只不過這個意思還是很簡單,大家基本都能理解。
可正是因為理解,反倒是讓他們不理解了,因為這個意思,在這樣的一個場合,似乎有些尷尬。
老年人保守、總是回憶過去而不思進取等等,那感覺完全就是在指著老年人的鼻子在罵。
關鍵是,因為這次百年校慶很是濃重,作為主晚會場地,這裡很多都是上了年紀的老教授,老校友。
很多脾氣不好的,已經喘起了粗氣,要不是估計場合,估計都上場罵娘了。
不過就算是如此,他們還是將不善的目光投向了邱庸這個校長的位置。
他們很清楚,這如果沒有邱庸這個校長的首肯,這篇文章絕對是不可能在這樣的場合寫出來的。
邱庸倒是沒有一點點的察覺一半,人就是面帶著微笑看著舞臺上揮墨的張芷曦。
然後輕聲的問著邊上的恩師王孝文:“老師,您覺得這篇文章怎麼樣?”
“沒見全文,暫不能評價。”王孝文雖然也同為老人,並且是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但是卻沒有像那些人一樣的無故生氣。
反倒是好奇的問著邱庸:“這是哪裡的文章,以前似乎沒有見過,難道是我們學校中文系的哪位老師,還是教授為了這次的校慶新寫的?”
“我就知道老師您會這麼問。”邱庸笑了笑,卻沒有回答,而是像個小孩子一樣的對著自己的恩師說道:“老師您可以猜一猜,看看您能不能猜中。”
“猜?”王孝文沒想到自己這個弟子這麼有閒心,不過他倒還真是想要猜一猜。
只是看到邱庸嘴角那若有若無的笑容的時候,一個想法很是突兀的在他的腦海中冒了出來,並且無限的滋生蔓延開來。
最終,他忍不住開口問道:“你不會告訴我,這篇文章是舞臺上那個小姑娘寫的吧?”
喜歡我成了女文青請大家收藏:()我成了女文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