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香帥兩口子在家裡聊天,說起海歸博士回國當教授,起薪一年50萬,扣掉所得稅,每個月到手不到3萬。
育兒嫂聽到了,震驚地放下手中的活:“啊,文化人掙得那麼少?”
沒錯,現在在北京,一個育兒嫂,純現金收入每個月至少一萬。要知道,10年前,當教授的起薪是一年三四十萬,阿姨們每個月拿多少呢?1000塊。
育兒嫂這十年,工資增長得太快了。
香帥隨後發了一個朋友圈,很有意思:我因看見了風暴而激動如大海。
這是她引用的里爾克的詩。那麼,她到底激動個啥呢?
隨著中國開始進入萬元美金社會、以及人工智慧普及化的影響,中國人的財富狀態,正在發生結構性的變化,概括起來就是:人和人的連線,正在決定社會財富的創造、分配和轉移。
請大家記住這個詞,人和人的連線。
什麼意思呢?說個我最近聽到的事情。
我們得到大學鄭州校區有個同學叫嶽海龍。他是做物流公司的。做物流公司要鋪網點,需要選擇大量的加盟商,怎麼選呢?是看他的本事嗎?學歷嗎?投資嗎?經驗嗎?都不是。他做這行有個竅門叫:三個當家人,一門窮親戚。
三個當家人啥意思?你不是光棍一個,而是還能再團結來兩個人,甭管是小舅子還是媳婦和你一起合夥幹,這說明了你人際能力的連線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而一門窮親戚,其實是他們在考察一個人的人際能力的可擴充套件性,就意味著,這個業務到了最忙最苦的時候,你從市場上完全抓不到人的時候,你總有一個信得過的人,替你衝上去。
這個例子說明什麼呢?說明每一個人的財富狀況,不僅取決於自己的能力,還取決於自己有什麼樣的人際連線能力。
劉潤老師告訴我,一個人的財富基本盤,有兩個組成部分,第一,你自己的本事,第二,你和其他人連線的本事。而後者是前者的放大器。
帶著這個視角,再來打量中國人的財富版圖,你會發現,有些職業正在起變化。
比如說房產中介,中國有100多萬從業人員。過去的理解,這是一個把人和房連線起來的職業。但是,現在已經不是這樣了。他更重要的任務是要連線人和人。
現在大多數人買房,都是改善性住房,也就是先賣一套,再買一套。你知道這個過程有多複雜?
第一,買主賣主都沒那麼著急,一套房成交的時間大大延長。在18個典型城市裡,過去三年,一個客戶從他第一次看房,到他定房的成交時間從26天拉長到了39天;而賣主把房子從掛出去到成交的時間,從62天拉長到了109天。
第二,在中介公司內部,也需要多人協作,才能成交一套房。比如北京這樣的城市,一筆成交背後平均有8個經紀人協同參與。
你看,過去一套房成交時間短,靠一點銷售套路是有可能賺到這筆中介費的,但是,現在時間一拉長,這套行不通了,你不跟客戶真正彼此信任,還真就賺不到這筆錢。
這麼一來,一個人現在再要去幹房產中介這一行,對能力的要求就非常高了。他至少得是一個能夠取得客戶長期信任的高手、不光是客戶要信任他,其他經紀人也要信任他才會願意和他合作。你看,他還得是一個內部協同的高手。這個行業的財富分配天平就會向具備這種能力的人傾斜。
再給大家介紹一個老職業的新變化。
你知道嗎?現在有不少這樣的例子,在其他行業做得非常好的人,改行幹保險。比如外企的、銀行的、廣告公司的、媒體的,甚至還有醫生。我們得到app的李璞老師說,過去大家的一貫印象,轉幹保險的基本上就兩種情況:要麼走投無路,要麼身懷絕技。這兩年,身懷絕技的人,改行幹保險的,越來越多了。
改行的理由當然很多,但是深入瞭解之後,我才知道這一行對人的要求也在不斷髮生變化。
說個我的親身體會,今年,我也買了一份保險,就在我要提筆簽字的那個瞬間,對面的保險客戶經理突然笑眯眯地跟我說了一句話:羅老師,你想好再簽字哦。你簽了字,我可要服務你20年咯。
注意,是整整20年啊。在這20年裡,我出險了他得幫我報案,我身體要有點情況他得幫我聯絡醫院,看完病拿著我的各種證明、清單、發票、分割單,去理賠報銷。
說白了,他得跟我保持20年的緊密聯絡。對一個成熟的保險經紀來說,他要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同時跟很多人保持緊密聯絡。你想想看,他要是沒有強大的跟人連線的能力,他是完不成這件事情的。
當然,要求高,也意味著回報高。你可能知道,現在做得好的保險經紀,年薪百萬不是問題,而且時間還自由。但是,你可能未必知道,保險這個工作,是可以傳代,可以繼承的。
你就想,等他退休那天,把30歲的閨女帶到我面前,介紹說:這是我孩子,相應資格都有,請讓她繼續為羅叔叔服務。你說這是不是就繼承了?他這輩子的奮鬥是不是就可以在代際之間傳遞?
為什麼保險這個行業可以繼承?因為它處理的其實是一組信任關係。本領可能會過時,資本可能會貶值。但是,人和人之間的連線,是可以一直延續下去的。
當然,房產中介、保險經紀人,這些職業本身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結器,所以他們的財富能力,掙錢能力會提高。那你要說我這個職業不是這樣的呢?難道我要改行麼?當然不是。不管什麼職業,在所有的選擇關頭,多和人連線,保證沒壞處。
一個廚師,是隻會埋頭在後廚做飯,還是做了一道得意的菜之後,跑到前廳看看食客的反應,甚至聊幾句?後者更可能成長為一個名廚。
一個程式設計師,是隻會埋頭敲程式碼,還是會主動加個使用者的微信,聊聊使用體驗?後者更有可能成長為cto。
一個搞科研的,是隻在實驗室裡守著裝置做實驗,還是願意跟其它學科的人多交流交流,後者更可能獲得科學突破。
這個趨勢不僅體現在職業上,也體現在性別上。
最近我們公司ceo脫不花,給我們公司的小姑娘開了個會,說不要辜負這個時代給女性的機會。
脫不花也是有感而發,因為她最近這幾年經常被徐小平老師表揚。表揚的方式是,每當有人找徐小平老師融資,徐小平都會問:你的“脫不花”在哪裡?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