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便問道:“兄長使‘神火法’走路,小弟如何趕得上?只怕同行不得。”
戴宗笑道:“我的‘神行法’也帶得人同行。我把兩個甲馬拴在你腿上,作起法來,也和我一般走得快,要行便行,要住便住。不然,你如何趕得我走!”
楊林道:“只恐小弟是凡胎濁骨,比不得兄長神禮。”
戴宗道:“不妨。我這法諸人都帶得,作用了時,和我一般行,只是我自素,並無妨礙。”
當時取兩個甲馬替楊林縛在腿上,戴宗也只縛了兩個。
作用了“神行法”吹口氣在上面,兩個輕輕地走了去,要緊要慢,都隨著戴宗行。
兩個於路間些江湖上的事;雖只緩緩而行,正不知走了多少路。
兩個行到已牌時分,前面來到一個去處:四圍都是高山,中間一條驛路。
楊林卻自認行,便對戴宗說道:“哥哥,此間地名喚做飲馬川。前面兀那高山裡常常有大夥在內,近日不知如何。因為山勢秀麗,水峰環,以此喚做飲馬川。”
兩個正來到山邊過,只聽得忽地一聲鑼響,戰鼓亂鳴,走出一二百小嘍羅,攔住去路。
當先擁著兩籌好漢,各挺一條樸刀,大喝道:“行人須住腳!你兩個是甚麼鳥人?那裡去的?會事的快把買路錢來,饒你兩個性命!”
楊林笑道:“哥哥,你看我結果那呆鳥!”
撚著筆管,搶將入去。
那兩個好漢見他來得兇,走近前來看了,上首的那個便叫道:“且不要動手!”
道:“兀的不是楊林哥哥麼?”
楊林住了,認得。
上首那個大漢提著軍器向前剪拂了,便喚下首這個長漢都來施禮罷。
楊林請過戴宗,說道:“兄長且來和這兩個弟兄相見。”
戴宗問道:“這兩個壯士是誰?如何認得賢弟?”
楊林便道:“這個認得小弟的好漢,他原是蓋天軍襄陽府人氏,鄧飛;為他雙睛紅赤,江湖上人都喚他做火眼猊,能使一條鐵鏈,心皆近他不得。一別五年,不曾見面。誰想今日在這裡相遇著。”
鄧飛便問道:“楊林哥哥,這位兄長是誰?必不是等閑人也。”
楊林道:“我這仁兄是梁山泊好漢中神行太保戴宗的便是。”
鄧飛聽了,道:“莫不是江州的戴院長,能行八百裡路程的?”
戴宗答道:“便是。”
那兩個頭領慌忙剪拂,道:“平日只聽得說大名,不想今日在此拜識尊顏。”
戴宗便問道:“這位好漢貴姓大名?”
鄧飛道:“我這兄弟孟康,祖貫是真州人氏,善造大小船隻。原因押送花石綱,要造大船,嗔怪這提調官催併責罰,他把本官一時殺了,棄家逃走在江湖上綠林中安身,已得年久。因他長大白淨,起他一個綽號,叫他做玉幡竿孟康。”
戴宗見說大喜。
四籌好漢說話間,楊林問道:“二位兄弟在此聚義幾時了?”
鄧飛道:“不瞞兄長說,也有一年多了。只半載前,在這遇著一個哥哥,裴宣,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山身,極好刀筆。為人忠直聰明,分毫不肯茍且,本處人都稱他鐵面孔目。亦會拈使棒,舞劍輪刀,智勇足備。”
“為因朝廷除將一員貪濫知府到來,把他尋事,刺配沙門島,從我這裡經過,被我們殺了防送公人,救了他在此安身,聚集得一二百人。”
“這裴宣使得好雙劍,讓他年長,現在山寨中為主,煩請二位義士同往小寨相會片時。”
便叫小嘍羅牽過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