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知鐵皮石斛有“仙草”之美譽,數量卻稀少得很,而且生長的地方很是刁鑽,常見是懸崖峭壁,採一株得賠上半條命。
也有人試過移栽到山下平地之上,結果要麼種不活,要麼藥性有損。
說明鐵皮石斛對環境的要求極高,那麼若能夠透過人工栽培,在野外想辦法種活鐵皮石斛,就和枸杞田一般,想也知道多有賺頭。
周瀾當場答應了喻商枝的要求,迫不及待地開始差人去尋覓合適的山頭。
現在更是願意派人藉著程家商隊的東風,去南方闖闖,接下來怕是縣城也安放不下週瀾的雄心壯志。
這麼一看,當真是沒有人會始終原地踏步。
大家都想著如何往前走。
有人身上擔的是家族榮辱,有人身上擔的是商號興衰。
也有人像喻商枝一般,不求飛黃騰達,但求盡己所能,濟民安樂,為善一方。
因忙著醫塾之事,還要兼顧醫館,眼下的秋收之季喻商枝未曾回村,溫野菜獨自帶著人回去看了看。
二妞掌管的城郊農莊,之前夏收時播了些菜種,還有土豆、花生、豆子等到地裡,這會兒趕著秋日也可以收。
秋收之後連上秋播,農莊就算是正式進入正軌。
那批春雛的雞鴨都已經可以下蛋了,每日流水一般地從莊子裡往城裡送。
溫野菜給食肆採買的那部分,也都正經跟溫二妞算賬,支付銀錢。
這農莊家裡人都商量好了,算是溫二妞作為一個姐兒傍身的東西,就算以後出了嫁,成了親,也照樣是她的生意。
親兄弟尚且明算賬,絕不能稀裡糊塗地了事。
多出來的蛋和菜蔬等,一部分供應了廣聚軒,還有些品相差些的,除去留著自家吃的,就拿去街市上散賣。
許狗蛋,現在該叫許淼了,兢兢業業在城裡武塾裡上著學,得了閑就去莊子上逛一圈。
不過他也知道規矩,從來不和溫二妞獨處,總是當著莊子上那些做事的婆子以及僱農的面。
這小子年歲長了,比小時候也乖覺多了。
因為練武的緣故,個頭竄得快,也曬黑了不少,可但凡見到喻商枝和溫野菜,都是好端端的叫人,忙前忙後獻殷勤。
溫二妞始終沒撒口,可兩人都知道,未來許淼八成是要做溫家的女婿了。
說回秋收。
一國一朝尚有運勢,這看天吃飯的農戶自也一樣。
前一年的秋收大旱,冬日大疫,連著令人叫苦不疊。
足足一年,土地休養過來,總算以好收成回報。
再加上朝廷依著慣例,考慮到詹平府上一年的遭遇,下旨減免了兩成秋稅,也免了詹平府今年一度的徭役,一時間四下都喜氣洋洋。
雖說從前也可出錢免徭役,可省了這筆銀子,誰能不開懷。
溫野菜回村統共沒待幾日,趕著中秋前回來,馬車後跟著付家兄弟和黃雀,往縣城送來大批新鮮河蟹。
一連好幾天,溫野菜都在家忙著做禿黃油,搞得牆裡牆外盡數彌漫著蟹黃的味道,把添福巷的住戶們香得半夜都在做夢吃螃蟹。
他們買不起禿黃油,可螃蟹還是買得起。
聽說溫家有門路,便紛紛想要也從付家採買。
這事越傳知道的人越多,已經不是替熟識的街坊捎帶幾只那麼簡單的事。
喻商枝聽聞後,索性在食肆門前立了個牌子,派了卷柏去盯著,記下想買蟹子的人所需的數量,定下固定的日子讓付家來送貨。
付家的螃蟹雖是河蟹,卻養在蟹塘裡,好吃好喝供了快兩年,其肥美遠勝河裡撈的野河蟹。
經此一役,付家蟹算是在縣城打響了名氣。
付家挑了一筐最大最好的蟹,專門送到溫家,好讓他們仲秋當日吃著賞月。
如此,溫家也迎來了年年出生後的第一個仲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