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唐靈二人策馬西行,一路無話,自從唐靈說要回鳳陽後,唐玉就面有憂色。
唐靈見她臉色極差,問道:“不舒服嗎,你們怎麼這幾日都怪怪的?”
唐玉慌忙道:“沒有,沒有,只是對柳姐姐有些掛念罷了。”
唐靈看她失魂落魄的樣子,心中一暖,靠上前去,拉住她手,說道:“等我們找到堂印,就回來看她,好嗎?”
唐玉神色黯然,道:“你回去就要和地鬼堂二小姐唐昔月成親,又怎會記得我了?”
唐靈微微一愣,報之一笑,說道:“若是我唐靈喜歡的,沒人能夠阻止的了。”雙腿一挾,白馬一聲長嘶,向前奔去。
二人行至鳳陽,找家客棧住了。唐靈又與楊韜傳書,得知這李於瓊住在城南外五裡處的“天璣莊”。
這李於瓊是“北方大帝府”天罡堂中“天富堂”堂主,生平最愛收集奇珍異寶,唐靈此前就有心前去一探,此時回到鳳陽,便是沖他而來。
唐靈重回鳳陽,見城中甚是繁華,人聲鼎沸,熙熙攘攘,不似以往景象。
家家紅燈高懸,清掃門戶,一派祥和氣息。一群孩子頭上戴著面具,手中握著一根蘸滿黃糖的竹簽,正競相奔走,歡逐嬉鬧。
唐靈見有個大戶人家的大門上貼了灶王爺的畫像,門扇半開,陣陣酒肉氣息飄散而出,唐靈這才恍然,原來離家多時,幾乎忘卻,此間已是臘月二十四,今日正是灶王節。
古語有雲:“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少留連,家有杯盤典豐祀。”
這家家清掃門戶是蕩滌汙穢,驅趕邪祟,風調雨順,人丁興旺之意。
傳說玉帝根據灶王的報告,獎善懲惡,將一家在新年中應得到的吉兇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之手。為求得灶王隱惡揚善,各家紛紛祭灶,透過“行賄”希望灶王在玉帝面前大肆美言。
灶王“受賄”之後,只能“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家家供品中有又甜又粘的麥芽糖,這樣一來灶王嘴甜了,就不會實話實說了;二來即使想說,也很難張開嘴,只好一笑了之。
再往前走,只見前方中街一處設著三丈來高的梯臺,自是晚上祭灶所用。
梯臺上供著一塊黑色木牌,木牌上豎刻兩列大字:“上天呈好事,回宮降吉祥。”屆時家家戶戶祭拜灶神,置辦酒宴,邀親訪友,歌舞娛樂。
梯臺高設乃是“敬畏天地”之意,人間禍福均由天地諸神主宰,灶王作為家庭的“保護神”,自然而然地受到頂禮膜拜。
梯臺下方一處木桌上擺放著大大小小百十個盤碟瓦罐,盤上供奉著豬頭、鮮魚、土雞、豆沙等物,罐中盛的自然是米酒了。
木桌周圍用欄杆圈起,一個吊耳的爛黃銅缸立在梯臺前方,裡邊插滿了積香火燭。兩旁插著一對香牌,上書:“紅火通三洞,青煙透九霄。”
範成大的《祭灶詞》中寫得好:“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米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勺長勺短勿複雲,乞取利市歸來分。”
唐靈信步集市,見一家胭脂鋪前支了個攤子,攤前圍著數個年輕少女正鶯聲笑語,駐足比看。
唐靈緩步上前,見桌上擺放著新樣簇花點翠的首飾,奇巧動人,光燦奪目。
唐靈拿起一根銀簪,見簪頭鑲著一顆閃閃發光的紅寶石,周圍打磨得光滑,質地細膩,流光溢彩。
那攤前商販左臉上長了一個大痦子,見唐靈拿起那根簪子,臉上痦子一動,開口笑道:“客官真是好眼力,這根簪子是咱新……”
“多少錢?”唐靈問道。
商販伸出五根手指道:“五十兩銀子,概不還價。”
唐靈道:“這簪頭珠子光滑圓潤,要價倒也合理。”身旁少女們聽了這簪子要價五十兩,一雙雙美目都是一齊瞧了過來。
商販侃侃道:“那是,本店商品貨真價實,我走南闖北賣了十幾年首飾,這鳳陽城中,誰不認得我‘金手指’曹老五?”
唐靈聽他自稱“金手指”,臉上一笑,又揀幾件精緻的簪珥,都是價格不菲。
唐靈丟給他一錠大銀,曹老五滿臉歡笑的用紅布包了,裝在一錦盒當中,陪笑道:“您拿好了。”
唐靈接過錦盒,在攤前少女羨慕與嫉妒的眼光中飄然離去。
唐靈在外一轉,正要回城東客店,望見一間空落落的大宅子,眼前陡然一亮。只見門垂翠柏,雕樑繡柱,丹楹刻桷,著實軒昂。
回客棧時見自己房門敞開,唐玉瘦弱的身影在裡邊忙忙碌碌的,手中拿了一塊毛巾。
唐靈奇道:“你做什麼呢?”
唐玉嚇了一跳,回身道:“你……回來了?這店中桌椅多半不幹淨,我來收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