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書友0幣打賞,感謝書友160405050859122的100幣打賞~)
寧修叫人把買來的柞木先運到新宅後院,暫時存放了起來。
此時後院已經和內院隔開成為了一個獨立的作坊。
十幾名僱工見少東家來了紛紛放下手中的活計,沖少東家行禮。
寧修點了點頭示意大家繼續工作。
經過這一輪招工,肥皂作坊便可以正式投入運營了。寧修覺得肥皂市場很有潛力可挖,在這個時候擴産可以沉澱成本,將利益最大化。
江陵一地的市場格局太小,寧修要做的是拿下整個荊州乃至湖廣市場,坐湖廣而望天下。
如果全天下的百姓都能夠接受肥皂,那麼將會是一次重要的革新。
如今只有皂化反應以後的部分在作坊進行,之前的原料配置還是由寧家一家人完成的。
故而寧修暫時不用擔心肥皂製作方法外洩的事情。
掌握關鍵步驟,將其餘工作放權給工人們做,這才是一個有大智慧企業主的做派。
“過幾日我會請一個木匠師傅來,給大家講解編制木桶的方法。大家跟著木匠師傅好好學,每製作一個成桶獎勵三十文錢。”
聽到這裡所有僱工眼中都射出了貪婪的目光。
乖乖,少東家出手可真是闊氣。製作一個木桶就獎勵三十文,那要是一個月能製作幾十個木桶,豈不是能拿整整一兩銀子?
他們在作坊做肥皂一個月的工錢就有一兩半,加上這額外的一兩相當於一個月二兩半的月錢,比在外面做工強多了。
眾人紛紛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
少東家對他們這麼好,他們也不能讓少東家失望。
一個身材瘦削的少年顫聲道:“少爺,這木桶有數量限制嗎?”
寧修搖了搖頭笑道:“沒有數量限制,你們每做一個木桶都可以領到三十文錢。”
這下僱工們紛紛歡呼了起來。
寧修之所以敢這麼說是因為他知道柞木桶的製作極為複雜,一個月最多能夠做幾十個,還是熟練之後。
作坊現在一共只有十幾個僱工,充其量一個月才能做出幾百個木桶。
而且這些僱工平日裡還要製作肥皂,不可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做木桶上。
估計第一個月下來能有一百桶就不錯了。
葡萄酒的陳釀環節是一定需要木桶的。
這一百個木桶可能還不夠。
當然寧修不會一下就釀制一百桶葡萄酒。
畢竟這玩意還沒有經過市場的檢驗。
寧修現在雖然靠著肥皂和酒樓賺了不少,但也沒有壕到隨意燒錢的地步。
鼓舞了人心後,寧修並沒去立刻離開而是來到灶房。
在寧家的作坊做工,一日三餐皆由東家負責。
這看似增加了支出,其實可以最大程度的收買人心,讓僱工把作坊當成自己家。
寧修這麼做就是要讓僱工死心塌地的為寧家做工,斷絕跳槽的心思。
畢竟在這個時代肯給出一貫半月錢的東家可不多,包三餐的更是隻有寧家一家。其餘所謂管飯的最多是一天一頓稀粥,根本吃不飽。
人心都是肉長得,橫向比較之下僱工自然會選擇留在寧家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