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採用的模式還是反重力模式對嗎?”
“沒錯。”操作員看了眼記錄回答。
“半人馬座號”引擎立足於太空航行,打算作為一個系列通用引擎的最初版本。這個引擎不但將會用於傳統上的火箭發射,還將會用於太空梭、可往返式空天飛機、現有傳統飛船即類似於神舟號這種必須靠火箭送上太空,自身不具有獨立脫離地球引力能力的飛船)、星際飛船即科幻作品中描寫的真正飛船)等,作為楊晨航天事業的第二塊基石。
第一塊基石,當然就是附帶了通訊、導航、定位、能量粒子掃描、太空作戰等功能的天羅系列衛星了。
也正因為打算作一個系列,所以原始版本的“半人馬座號”引擎,將會擁有多重模式,這也是根據所處環境不同、功能需求不同的差異而來的。
首先第一個,就是脫離地球引力圈所需要的反重力模式。這種模式下,實際上並沒有名字那樣看上去高大上。因為它雖然包括真正的反重力技術,卻因為技術水平不夠,用的還是傳統的那些擺脫地球引力的做法。說白了就是通常的火箭引擎的工作方式,只是講原本的燃料轉化為靈能能源。因此,確切的說應該叫做“抗重力模式。”
“那麼,先採用單獨的靈能引擎全功率執行一個小時,然後切換為靈能、核聚變引擎聯合全功率執行一個小時。”
蕭然下令道。和平時的表現不同,陷入工作狀態的蕭然反而並不那麼惜字如金、沉默寡言,話也開始多了起來。但仍然沒有半個字是廢話。
“是。”操作員馬上操縱引擎,將領能引擎的推力達到極限。
伴隨著推力極限的到來,整個固定引擎的試驗臺,都在輕輕的顫抖起來,那代表了無比巨大的力量,正在試驗臺上爆發。
整個試驗臺,實際上用了近千噸的石塊配重,同時還透過大陣的力量,將整個試驗臺連線到了地脈上。只要這個連線不斷絕,哪怕是數十萬噸的巨力,也休想脫離。
要不然的話,用普通的方式固定引擎,如此海量的推力根本固定不住。
但就算如此,試驗臺也開始顫抖起來,這代表其本身材料已經在這龐大的推力下,受到了巨大的影響。
一旦這材料無法負荷,就算是試驗臺聯絡到地脈的力量可以拒絕更大推力的推動,仍然會導致引擎和試驗臺的連線部分斷裂,從而造成可怕的沖撞事故——五千多噸以上的推力撞擊過來,那將會是一場災難。
還好楊晨見機得快,馬上動用大陣之力,將整個試驗臺保護起來,這樣一來,實際上所有受到的力量,都被大陣整體轉移到了大地之上,試驗臺的連線部分本身受力反而不大,自然也就不會出問題了。
還好推力檢測儀的法陣和大陣相連,仍然可以準確讀取推力資料。否則安全是安全了,但這推力也就無法檢測了。
“推力七千噸!”
“推力八千噸!”
“推力萬噸!”
這一切並沒有影響到實驗的進行,當推力彪升到了萬噸之時,所有人幾乎都是同時歡呼起來!
這是一個記錄,一個超越了當前人類所掌握的最強推力技術兩倍以上的記錄。
最後,推力數值達到了一萬一千三百二十五點七四噸的時候,引擎終於達到了極限。
蕭然也是露出了滿臉笑容,歡喜之極。
這是美國人和前蘇聯人都沒有達到過的水平,這在畢生都以追趕美國和前蘇聯航天技術為最高目標的蕭然,也難免一改從前的沉默,顯得開朗起來。
“楊晨,幹得漂亮!雖然這個技術目前還不能夠傳統科技化,也還沒辦法被國家所接受採用,但我相信,那一天的到來不會太遠!”
所謂的傳統科技化,並不是說將這技術透過傳統科技重現,而是讓這些技術擺脫靈能技術的最大短板:必須要由人來操縱,至少是開啟。
一旦擺脫了這個束縛,那麼靈能科技也就是一個新理論的傳統科技,而不是現在和傳統科技有些涇渭分明的特殊技術。
科技的最大價值,就在於只要研究出來,就可以無限制複制、重現,從而可以透過大工業生産,將原本高昂的成本降低到白菜價。而一旦研究出來,不需要是科學家,只要會按按鈕,都可以用。
靈能技術,至少現有的靈能技術缺乏的就是這個。它並非不能重現,但卻無法在普通人身上得到重現,在這一點上有這致命缺陷。
所以楊晨也好,蕭然等人也好,最大的努力,其實就是要把靈能科技變得跟傳統技術一樣。而這並不那麼容易。因為哪怕後世也沒有做到——畢竟在全民都可以修行的時候,甚至很多人一出生就天生擁有修為,就算不是如此,也會很快擁有修為,實在沒必要開發出並非修士也能夠使用的技術。但現在就不一樣了。
不過,蕭然的歡喜,卻並沒有讓楊晨喜笑顏開,他搖搖頭:“現在這個技術還沒有達到我的要求。”
“這樣的技術,還沒有達到你的要求?那你想要什麼樣的技術才合心意?”蕭然也不免驚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