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人馬座號’靈能核聚變組合引擎第174次推動力實驗,現在開始!”
隨著一聲令下,親自擔任操作員的蕭然按下了啟動引擎的按鈕,被牢牢的安放在試驗臺之上的“半人馬座”火箭發動機噴口,便噴發出肉眼幾乎不可見的湛藍色焰光。而同時,和試驗臺連線在一起,被用來檢測引擎的推動力度數的引擎推力檢測粒子矩陣上面,代表火箭發動機推力的數值,便從零開始,飛快的跳動起來。
“推力10噸,引擎發動時間0.3秒……”
“推力51.5噸,引擎發動時間1.1秒……”
“推力127.3噸,引擎發動時間1.5秒……”
“推力364.9噸,引擎發動時間2秒……”
“推力51秒……”
“推力901噸,引擎發動時間3.9秒……”
“推力2800噸,引擎發動時間4.8秒……”
“推力5500噸,引擎發動時間5秒……”
……
伴隨著資料的飛快重新整理,蕭然等人的狀態從興奮,幾乎轉到了亢奮!
要知道,當前最大推力的運載火箭,也還是美國用於阿波羅登月的“土星五號”火箭和前蘇聯的“能源號”。
美國的土星五號為當前推力最大的運載火箭,起飛推力不過3408噸,前蘇聯能源號火箭起飛推力不過3200噸,還不如土星五號,前蘇聯倒是試驗過起飛推力達到了4600多噸的運載火箭,但這一計劃最終失敗了。
不管哪一種,不管是研製失敗還是曾投入使用的,起飛推力都沒有超過五千噸。
相對於現在的“半人馬座號”靈能核聚變組合引擎的推力來說,相差實在太遠。因為達到五千五百噸推力之後,實際上這個引擎的推理還沒有達到極限。
而且,僅僅只用了五秒鐘。推力就彪升到了五千五百噸。這種推力增加速度,也是其他任何運載火箭無法比擬的。
或者可以說,當前全球任何一個航天發動機,都達不到這個水準!
推力資料高。代表同樣數量的火箭發動機,可以將更多的物質送上太空。
而且。這僅僅只是一個火箭發動機!
看過華國衛星發射直播或者轉播的人應該知道,在很多情況下,火箭發射不僅僅只有一個火箭發動機。其他國家的火箭發射也都是如此。
美國的太空梭發射之時。也使用了好幾個火箭發動機的。再比如前蘇聯能源號運載火箭,達到了3200噸推力。可是那用了整整四個火箭發動機才做到的。
論單個的火箭發動機推力,現在的“半人馬座號”已經遠遠超過了他們。
而這還不是極限。
“蕭老,當前火箭引擎執行正常。是否要將引擎推力提升到極限?”
旁邊一個負責記錄的散修問道。
“等我看看。”
蕭然湊近了這個執行中的火箭發動機,檢視情況。
和傳統的火箭發動機不同。“半人馬座號”火箭發動機,並不是採用燃燒的方式提供能量,所以引擎噴口處的溫度。並沒有那麼高。
加起來,也就是三四百度的樣子。所以蕭然可以湊近了看。
要還了傳統的火箭發動機,那種高溫根本無法讓人靠近。這也是為什麼一般火箭發射臺下面會有一個大水池用來降溫的原因。
而之前楊晨製造的小型版本火箭發射臺,就完全沒有這個設施。所以蕭然看一眼就知道這東西用來發射傳統的火箭是不行的。
蕭然湊近了之後,雖然這火箭發動機和傳統的不一樣,但是他仍然憑借自己的經驗,看出了火箭引擎的執行狀態。
因為“半人馬座號”火箭發動機的設計,本身就是仿造了傳統火箭發動機,也就是將傳統的固體、液體燃料,變成了靈能加核聚變産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