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桓溫在賓館洗漱完畢後,殷浩就過來探視他並和他一起在賓館內的膳房用了饔食。
饔食過後,殷浩問桓溫要不要在蕪湖多呆上幾天再走,桓溫考慮到還要在京城安排住所等一系列的就職前準備,還是想拜見過庾亮之後就上路了,殷浩想了一下,頗為神秘地對桓溫說:“彥道現在歷陽當太守,你想不想過江去會會他?”
桓溫驚問道:“我已經很久沒有見過彥道兄了,他是什麼去了歷陽的?”
殷浩笑著說:“也就是這一兩個月的事,不過他新官上任,歷陽又是個惹是生非的地方,也不知道你去那裡會不會打擾到他。”
桓溫興沖沖地說道:“打擾他也就是一兩天的事情,我已經好幾年沒見到他了,既然他已經離開建康,我今後就很難再見到他了,我想今天就去會會他。不過我恐怕無法在歷陽那邊的驛站落腳吧!”
殷浩道:“這個無妨,只要你拿著我給那邊的驛站開的勘合,他們就會接待你的。”
桓溫高興道:“那就拜託淵源兄了。不過,我走之前還是要拜別一下庾大人的。”
殷浩打探一番之後,就帶桓溫去了庾亮處理政務的偏殿,庾亮問桓溫為何急著要走,桓溫就說要到建康做一系列入職前的準備工作。
庾亮對桓溫很是勉勵了一番,桓溫唯唯諾諾,口口聲聲說今後必定勤勉做事,絕不辜負庾大人的栽培之恩。
拜別了庾亮之後,桓溫又與範汪作別,範汪覺得與桓溫頗為投契,堅持要送桓溫到城門。之後兩人調了一輛牛車把桓溫送到了驛站,待桓溫把行李整頓好之後,還把桓溫送到蕪湖城南門外後才作揖分別。
望著桓溫策馬而去的矯健身姿逐漸消失在眼中,殷浩不禁喃喃自語道:“這小魔頭終於起家了,真不知道這已經不平靜的世上會不會又被多攪出一些風雨來呢。”範汪看著殷浩那滿是感慨的神情,心中有點不解。
桓溫帶上殷浩給他開出的勘合策韁而行,走了不到半個時辰就來到了渡口,望著湍急的江水滾滾而下,桓溫不禁心緒萬千。他父親桓彜當年本想在進據蕪湖後乘船順流而下攻擊蘇峻叛軍的側背的,可惜這個計劃被已經過了江並攻佔姑孰的韓晃所識破,韓晃便引兵南下攻擊桓彜。韓晃手下士兵以北方失地流民為主,戰鬥力驚人,一下子就把桓彜的新兵蛋子打垮了,逼得桓彜只好退守宣城。
桓溫心想這歷陽是當年叛軍的大本營,真的要好好見識一下這個地方的與眾不同。
桓溫過了江之後已經將近中午時分,桓溫喂飽馬之後自己隨便吃了一點幹糧,就沿著官道繼續前行,將近到歷陽的時候已經入夜,為了不打擾袁耽,桓溫就在城池外面的驛站休息了一個晚上。
第二天一早,桓溫在驛站用過饔食過後,就策馬往歷陽城走去。
這因歷陽城以前是項羽賜給範增的封邑,所以也叫做“亞父城”。歷陽當江淮水陸之沖,左挾長江,右控昭關,梁山峙其東,濠滁環其北,為“淮南之藩維”,“江表”之保障,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歷陽附近的橫江古渡與對江採石隔岸對峙,長江流向由西向東至歷陽境改為南北向,“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故名橫江。凡自淮西來者,必趨渡江,進取京陵。南略北地,亦由採石渡江而西。南北起事發難,歷陽當其要沖。三國時期孫皓憑借長江天險,在天門山(東為當塗博望,西為歷陽梁山)激流中暗置鐵錐,並加以千尋鐵鏈橫鎖江面,企圖以斷樓船通行。結果王睿被一鼓作氣,越天門,過三山,直搗石頭城。“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孫皓遂成亡國之君。東晉鹹和二年(公元327),歷陽太守蘇峻起兵反晉,自橫江濟牛渚,攻取建康,釀成蘇峻之亂。
桓溫由遠及近地策馬走向歷陽城,只見這歷陽城東南濱江,西南繞溪,西北環山,前夷後峻,從南面遠遠望去,只見雉堞旋繞,高阜上週圍九裡高二丈二尺,女牆有三尺餘高,環城還有深曠的城壕,羅城周圍十五丈,厚九尺,羅城上面也有五尺高的女牆。
鹹和二年公元327年)十月,蘇峻就是在這裡起兵反叛朝廷的。平西將軍、豫州刺史祖約自認為名氣和資歷不在郗鑒和卞壼之下,卻沒有得到晉明帝的臨終顧命,他又希望開府,還有多次上表所請的事都沒有獲準,因此心懷怨恨,遂派侄兒沛內史祖渙與淮南太守許柳領兵與蘇峻會合。鹹和三年公元328年)六月,石勒派石聰南侵,並進攻祖約,背叛了朝廷的祖約卻被自己的部將所背叛,祖約大敗虧輸後只好逃奔歷陽安生。鹹和四年公元329年)正月,冠軍將軍趙胤派部將甘苗率軍猛攻歷陽。祖約棄城北逃,將領牽騰則率眾獻城投降,歷陽從此回到朝廷手中。
桓溫看見這歷陽城的整個防守態勢比起庾亮營造的蕪湖新城還要來得險峻,心想這蘇峻為了經營歷陽也是下了不少的功夫的,如果用於抵禦外族入侵該有多麼的穩固呀,可惜卻成了這場浩劫的策源地。
桓溫入得城來就直趨太守衙門拜見袁耽。袁耽一聽見桓溫前來,就公事也不辦了,當初向下屬宣佈太守大人該天不再對外處理公事。
當見到桓溫時,袁耽的驚喜之情是無以複加的,他緊緊拉住桓溫的手不住的問長問短。
桓溫本來就很驚訝袁耽年紀輕輕就在這個軍事重鎮當上了太守,當他把自己這幾年的經歷都向袁耽述說一遍之後,就向袁耽問起了他境況。
原來在蘇峻之亂發生的時候,袁耽正被司徒王導任用為參軍,並跟著王導到了石頭城。當時蘇峻的部下將領路永、匡術及賈寧曾經勸蘇峻將王導等大臣一併除掉,重新安置上自己的心腹。但是蘇峻素來敬畏王導,他造反只是因為不忿庾亮的作為,並沒有什麼遠大的志向,也不想承擔枉殺的惡名。路永等人覺得要是這樣繼續下去的話,再跟著蘇峻混也沒什麼前途,於是便起了異心。王導知道這個情況後想趁機離間他們,就派袁耽去遊說路永,想讓他帶晉成帝潛逃出來投奔陶侃、溫嶠的平叛軍隊。雖然路永答應了,但因為蘇峻對成帝的守衛很森嚴,這事情未能成功。王導只好帶著兩個兒子隨路永逃奔到了白石壘。
蘇峻之亂平定後,袁耽雖然沒有顯著的功業,但憑借臨危不懼的膽識獲得了朝中的盛譽,受封為二品的秭歸男,進入了士族的階層。後來更是接替了已晉升為冠軍將軍的趙胤的職務,獲任建威將軍和歷陽太守。
在四年以前桓溫相當灰暗地離開建康的時候,袁耽頗覺得對不起桓溫,但是有無能為力。當風靡一時的桓溫惡性報複殺人事件發生後,袁耽不但要妹夫殷浩去盡力營救,自己也在建康士族階層當中大造輿論,為桓溫獲得了不少的同情分。袁耽一直以來對於桓溫的灑脫和率真極為欣賞,當他得知桓溫已經被闢為琅琊王文學後,心裡頗感欣慰,他是真心希望這位自己的好友能夠在仕途上走得更順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