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繼忠也並不慌亂,抽出鋼刀親率兵馬迎戰,但定難軍的戰鬥力太強悍了,宋軍根本招架不住,袁繼忠只好下令撤回狐駱谷,兵馬且戰且退,一直退到狐駱谷北谷口。
等待他的不是宋軍守軍,而是小五和五千定難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袁繼忠大驚失色,見谷口都是党項旗幟,驚慌失措,身後李繼遷,小三驅兵追殺,將宋軍圍困在谷口,無處可逃,打了兩天一夜,一萬人馬,只剩兩千殘兵,第三天清晨,李繼遷發起總攻,袁繼忠提刀砍殺,心中懊悔不已,悔不聽田祚欽之言,身陷死地!
“我命休矣!”
党項兵馬逼到裡袁繼忠不到五百米了,情勢危急,正在這時,守著谷口的小五身後突然殺聲震天,田祚欽提著長刀,衝殺過來!
“繼忠莫慌,某來也!”
袁繼忠從來沒有哪一刻,比此時更喜歡田祚欽那張方字臉。
“大人來了!兄弟們,我們有救了!殺呀!”
宋軍見援兵已到,求生的慾望又重新燃起,奮力拼殺,李繼遷見了田祚欽,知曉是宋軍主將,立刻令野波乞利支援小五,小五和野波乞利本想圍攻田祚欽,卻被他手下將領擋住,田祚欽一眼就看到亂軍之中的李繼遷,衝開阻攔,提刀來擒他,李繼遷縱馬來迎,一個照面,兩把長兵器相撞,二人心中皆是一驚!
兩個人的手,不約而同的發麻。
“好小子,有你爹當年的幾分本事,來!讓本官見識見識,李家後生的武藝!”
“伯父有命,豈能不遵?”
槍帶寒光,刀鋒破空!二人在馬上連戰數十個回合,依舊不分勝負,宋軍主力大部分已經衝出狐駱谷口,優勢已經不在,李繼遷格開田祚欽的大刀,高喊道:“伯父好手段,今日繼遷先去,改日再向伯父討教!”
党項兵馬撤出戰場,急往夏州撤退,田祚欽縱馬揚刀,和袁繼忠合兵一處,窮追不捨!
追到夏州城外四十里的溝壑處,凌雲命早就埋伏在坡上的伏兵猛攻宋軍,箭矢如雨,慘叫連連!宋軍頃刻就死傷近千人。而在溝壑前方,李繼遷去而復返,定難軍騎兵衝殺而來,打的宋軍四散奔逃,田祚欽連忙撤回,退到狐駱谷紮營,李繼遷也在溝壑處依山紮營。
兩人都低估了對方的實力。
袁繼忠自己綁了自己,前來大帳負荊請罪。
“大人,末將不聽號令,致使大敗,如今來交軍令狀,任憑大人發落,絕無怨言。”
田祚欽和眾將一愣,他立刻起身,走了下來,扶起袁繼忠,說道:“還不給袁將軍鬆綁?”
身後軍士連忙替袁繼忠鬆開繩子,袁繼忠不好意思的看著田祚欽說道:“大人,末將……”
“此事並不怪你,本官亦輕敵冒進了,坐吧。”
袁繼忠坐了下來,田祚欽回到位置上,嘆了口氣,感慨道:“不愧是李沂的兒子,行軍佈陣頗有章法,武藝也是不俗,此等人物,本該是我大宋一員少年驍將,誰知竟成叛賊。可惜了!”
袁繼忠疑惑的問道:“大人,末將此戰,亦有發現。”
“哦?說來聽聽。”
袁繼忠經歷大敗,也謙遜了許多,恭敬的說道:“末將與李繼遷在狐駱谷初遇之時,他的人馬戰力平平,雖說作戰勇猛,可一眼就能看出缺乏訓練,協同並不一致。可出了狐駱谷遇到的那幾支騎兵,實在不俗,進退劃一,擊鼓而進,鳴金而退,令行禁止。合則相互支援,散則勇猛無畏,弓箭,刀兵,騎術都是一等一的好手,甚至以少敵多,氣勢亦不減分毫,陣腳穩固,牢不可破。一看就是沙場老兵。大人可知,李繼遷哪裡來的這般良騎?”
田祚欽看著袁繼忠,卻並沒有回答。因為他也是第一次見到。但他知道這支騎兵的來歷。很久以前就聽說過。
“繼忠啊,幸虧指揮這支騎兵的是李繼遷,若是換了它的主人,我們就只有逃命的份了。”
袁繼忠面色疑惑,問道:“它的主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