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小沈喻的心裡,四零七廠才是自己的家。曾經,在那裡有熟悉的鄰居,有快樂的玩伴,而且工廠院子很大,可以不用擔心安全地四處『亂』跑。
即使留在那裡的父親也沒有時間去聆聽她的話,或者跟她有什麼過多的交流。
但那年暑假,當沈喻時隔半年回到四零七廠後,她發現一切都已經悄然改變了。
她小時候,工廠裡最常見的事情,就是排隊。
去食堂吃飯排隊,去澡堂洗澡排隊,就連去商店買東西、進幼兒園去上學都得排隊。
幾千號工人、上萬名家屬盤踞在這偏遠的山坡上,有限的資源艱難地支撐著這個龐大工廠的運轉。
其實更早的時候,四零七廠的員工經常擔心的一件事就是——
工廠越來越大,工人越來越多,山坡上能開闢的地方就這麼些,將來不夠用了怎麼辦?
難道還要跟臨時工某某某一樣,每天都起早貪黑,往返三個多小時來這裡上班嗎?
在他們眼裡,住在淞山市區的人,是“地方”上的人;而他們,卻是處於階級上游的“端金飯碗”的人。
其實沈喻出生之後,雖然淞山市的好多企業已經開始改制,一些工人也紛紛下崗轉業,但四零七廠是中央某部分管的重點企業,工人們因此還是毫無危機感。
——那些都是地方上的事兒,咱們『操』那閒心幹嘛?
正因為四零七廠有這種底氣和本錢,所以,他們成為淞山市最晚一批改制的企業——時間和機會這種成本,如果之前浪費了,後面往往就會迅速而猛烈地彌補回來,就像期末考試,如果你非拖到最後一天複習,那你就不得不通宵熬夜背書做題。
所以,自從被劃撥地方、決定改制之後,四零七廠就像宣佈放假的學校一樣,短短几天就空了下來。大家都瘋狂地搬家,搬到他們以前不屑的“地方”上,他們在淞山市區到處搶著房子。
但工廠還要維持運轉、還要處理剩餘資產,還要承擔沒有做完的科研任務,所以,工廠成立了舊廠辦公室和生產、科研留守隊,最初一共有二百來人。
沈喻的父親,便是科研留守隊的一員。
可是,隨著裝置搬遷,生產留守隊的工人也漸漸離開。
後來科研隊的人也慢慢被人挖走,或者另謀高就。
至於辦公室那群人,他們走得比誰都快。
沈喻寒假來工廠的時候,廠子裡還有五十人左右,但等暑假再來,廠裡只剩下父親帶著兩個助手,還有集治安、消防、衛生、後勤等大權為一身的耿大爺了。
原來工廠的行政團隊有四五百人,他們天天訴苦喊累,最後折騰半天,一個快退休的孤老頭子竟然把所有這些事兒全包了。
大人們都離開了,自然也就沒有孩子暑假來玩了。
不過孤獨這種東西,沈喻早就習以為常了。
對她來說,工廠裡空了,倒也是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這個巨大的封閉空間裡,其實還有許多因為禁止而無法探索的地方呢。
比如“一號禁區”那個院子,她之前就從來沒有進去過。
喜歡十惡臨城請大家收藏:()十惡臨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