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外的議論聲很大,宋文豐雖不能聽得仔細,但也知道了大概。
自家隔壁兩所宅院的價值,他心中有所估計,少尹所說的六萬貫,恐怕還是少說了一些。
巨額財産來源不明?
他萬沒料到張之驕的饋贈,會成了自己的定罪證據,更何況是在自己沒有提前知曉的情況之下,突然從天而降落到自己的頭上。
不記得自己曾簽過什麼房契,是張之驕模仿筆跡或是少尹派人所為,宋文豐細想了幾種可能,便說道:“老者饋贈晚輩,少尹以此推斷,竊以為爾等皆可入獄!”
不少人聽出了他話中所指,有些震驚,也有人感嘆。
“倒是敢於直言的漢子,為何要去通敵吶。”
“哎……看他年紀輕輕,二十歲出頭的樣子,放著大好前程不去,竟然當了賣國賊!”
“慕嫂私奔之徒,怎可在朝為官!”先前說宋文豐貶低曹魏的書生再次出聲,他的一句話立刻引起了周圍人的注意,引來不少人詢問。
這其中,便有一聲反調:“爾等偏愛在人私德上找問題、挑毛病,彷如這般便符合爾等心中設想。他若是受人誣陷,爾等又當如何?可會登門賠罪?”
“去,泥腿子滾一邊去,鄉裡巴人。”
“對!京城裡哪有你說話的地兒?滾!滾!滾!”
“一口子野話!也好意思在京城裡開口!快滾!”
唱反調的男子讓眾人擠出人群,途中經歷了下黑腿、出黑拳,他踉蹌的出來,搖頭嘆道:“元晦啊,元晦。看來這京城不歡迎你,還是早些回同安當你的主簿吧……”
男子的身軀不算健碩,背上的行囊顯得有些沉重,腳步緩慢的往前走,尚沒兩步便是被人喚住。
“元晦!可是元晦?”一道突如其來的聲音,似乎有些耳熟。
男子回頭,揉了揉眼,才道:“廷秀兄?怎會在此遇見?”
這喚人之人不是別人,正是楊廷秀楊萬裡,連忙上前幾步,解下漢子背上的行囊,“元晦怎是如此打扮?”楊萬裡不解的望著漢子。
“此事說來話長。”男子沖著楊萬裡身側拱手,言道:“敢問幾位兄臺臺甫。”
“喲。倒是忘了介紹。”楊萬裡指著身旁較為年長的男子,說道:“這位是陸務觀,敕令所任刪定官。”擺手再道:“這位乃是周子充,秘書省任正字官。”
一一見禮,男子躬身道:“在下姓朱,字元晦,泉州同安縣主簿。”
自此,楊萬裡、陸遊、周必大與男子在此相遇,面前這個看上有些落魄的男子,正是後世爭議甚廣的朱熹。
四人交談片刻,聽見了圍觀聲響,陸遊當先進入人群看個仔細,隨後拉起同伴一同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