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出兵前,請陛下詔。凡與宋軍之抵抗,不降者皆斬。”將軍陰沉著臉,如是說道:“此乃威嚇之用。疆場之上,百般計謀,陰陽相替,全為一勝,實乃保我宋軍將士性命不得不用之舉。將叩請陛下諭。”
趙瑗聞言沒有立刻表態,呈深思狀不語。
在場的十餘人,沒有人為此開口。宋文豐也不知道該不該支援,當不當發言。
……
上京會寧是金國第一個都城,曾於燕京建新都而稱中都。經宋帝趙昊、嶽飛攜四十萬大軍討伐,金國境況急轉直下,中都破上京陷。值得一提的是宋軍沒有行大肆搶掠之舉,也未屠殺城中百姓。簡而言之,此戰金國的根基未斷。
數年後兩國關系稍緩,金國宗親奉幼主稱帝,海陵王開始登上金國的政治舞臺,大舉銳意變革,恢複生産,學習宋國的農業、工業技術,金國國力漸盛,偶有犯邊之舉,屢侵遼國境。時年,遼國蕭太後主,邀宋國出兵兩國合力圍之。金大敗,賠款億萬。
兩年前,海陵王役使民夫八十萬,兵士三十萬在上京城基礎上進行擴建。仿照宋國汴京規制,外城內有宮城居中,皇城和內城之間佈置行政機構及皇家宮苑。皇城南區從宣陽門到宮城大門應天門之間,以當中禦道分界,東側為太廟、球場、來寧館,西側為尚書省、六部機關、會同館等。這種安排與汴京城的佈局幾無差別,也與當年在燕京的規劃一致。
整體完工之後,帝改上京為中都。寄此懷念,攜燕雲十六州俯瞰中原大地的氣闊,表複勇之決心。
金中都,仁政殿內。
一把紙扇,半展著摔在地上。
一名男子將它撿起,“萬裡車書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陛下因何事動氣,將此扇扔去。”
“寡……朕十年如一日,誠心以待國民,上禮下賢,不敢說有蓋天大功,可也對得起這個皇位。你說,你來說!那些個文臣、武將,為何反我!為何!”
“我金與遼日漸南化,所學不過儒家孔孟。昔年強者為尊的道理,今時今日已然說不通了。他們要傳統、歷法,而我們官家要複興、強國。這是必然,也是肯定會有的沖撞。”
“朝廷裡一幫金奸。吃朕的,用朕的,卻以宋國的道理來約束朕,束縛朕的手腳,朕恨不得將他們全都砍了!”
“官家莫說氣話。臣聽聞,西面的遼國小皇帝來年會改年號。”
“你是何意?”
“欲改年號為紹興。對,官家沒有聽錯。與宋國偽帝曾用過的紹興一樣,他遼國這般學宋,其太後亦年後出使,為哪般?限我金國罷了。”
——“至此存亡危急之秋,金國有陛下主。這幫目光短淺之徒,身在福中卻不自知。臣恨矣,惜矣,惋矣。朝中與臣同感者,不乏其人。望陛下早作定奪,切不可待宋遼兩國合謀而後動。”
“卿之言,朕豈能不知。奈何朝中這般景象,朕又能如何……”
“昔年陛下曾豪言,得天下絕色而妻之。臣聞遼國太後、宋國皇後皆為世間絕色,只需……即可……”
“卿之所奏,實乃……”
“陛下。金國百姓可沒忘了當年的上京之辱,如陛下報得此仇,當是天下之主。此番如能戰個平手,也可斷了宋、遼兩國亡我之夢。縱然是敗了,陛下也還是陛下,是帶領我們金國與宋人決鬥的陛下,是狼主。”
“呼。狼主!朕已許久沒有聽到過這個稱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