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能在王府裡做事,前途遠大啊。”
“官家讓他回去寫演義,不知是何種,倒是從未聽過。”
“還能是甚麼?《三國演義》唄。就這幾天火起來的,我跟你們說啊,如今一本可賣二十貫錢!”揹著書筐之人,眼珠子一轉,決定把握住此良機。
“啊?”
“二十貫?”
“憑甚麼賣這貴?黑了良心。”
“嗨。我悄悄告訴你們,在下有旁的方法弄到此書,只需要五貫錢。只是印刷的沒那貴的好罷了,諸位若是心動……”商販從框裡取出樣本。
先前斥責婦人的少女喃喃道:“原來他就是宋惜,那……那天他為何要騙人家!我的趙子龍趙大哥……”
十餘人隨著商販轉入街角,其中包括那名打扮華貴的婦人。她經營勾欄多年,聽說三國深受京城人喜愛,自是有了計劃。買上一本回去,搭個高臺,再叫來個說書的,生意怎能不好。
一切看起來都很順利。婦人為自己的聰慧才智而得意,不禁笑了出來,卻又生怕人瞧見似得,連忙用團扇遮住了臉。
千人千面,經歷不同,心思也不同。
不同人看出不同事,同事有不同看法,不一而足。
圍觀的人群各自散去,尚未用過午飯的,有不少就近去了酒樓。
“大郎今日若無事,不如我二人吃酒去?”趙賀酒癮上來了,邀趙瑗同飲。
“李內侍?”趙瑗詢問身邊人。
“回公子。午後無甚要事。”
“如此甚好,二郎可有好去處,帶你家哥哥同去。”趙瑗說話間,將胳膊搭在端王的肩上。
“這是自然,去處是有的。多問大郎一句,當真有什麼演義?弟怎不知?”
“你呀,剛還說宋文豐是你府裡的幕僚,這下露餡了吧!”
“許是他還沒正式入府……”
“行了,行了。那書叫《三國志通俗演義》,二郎你讓人去買時,只需說三國,店家便是知道。”
“哦。剛剛那兩名禁軍,拳腳功夫當真了得,僅比弟弟我差些。”趙賀又如往常般,將玩世不恭的態度展現了出來。
“二郎你啊。莫要將牛皮吹破了,那二人乃是太師的同門師弟,豈能是常人?”趙瑗還清楚的記得上個月的彙報。禁軍選拔之時,魯姓壯漢將城門前的三丈楊柳樹連根拔起,驚為天人。
“照大郎所言,該尋個機會去比試一番?”趙賀表示不服。
“好啊。二郎可得派人來通知一聲,也好見見二郎的風采。做哥哥的提一句,那位林都頭,咱們師父評價,可擋千人。”趙瑗說完,看著端王吃癟的神色,憋住笑意。
“……”趙賀被這極高的評價,弄得接不了口。
老趙家從古至今都有習武的傳統,當年太祖一條盤龍棍,棒打四百軍州是如何的傳奇。雖是因文強武弱丟了數十年,可好歹從趙昊那一輩又找了回來。先前趙瑗所說的師父,被江湖中人稱為天下第一。林沖得此評價,他趙賀也不得不服。
隨之右手輕輕一擺,招來等候多時的馬車,二人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