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章節可略過,也可觀之。
前文寫到全真創派祖師王重陽,於是作者一改輕松氣氛,有些謹言慎行,不敢隨意杜撰。如王重陽因北宋敗金,而入活死人墓靜修三年的經歷,只因嶽飛克金而未為之,這樣的事例作者不再說明。
簡而言之,這是一個被穿越過的世界,改變過,也修複了一些,如趙昊無子一為養子,另一個也是養子,我好像很囉嗦),後禪位於著名的宋孝宗趙眘,這何嘗不是一種歷史的自我修複。
另,若是有道友系統的闡述道家南北宗之分,我一定會加精置頂,最好是正值兩宋相接之時。
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憋在心中已有許久。
宋朝“對外戰爭”那時的對外,特此說明),交戰規模達萬人以上的戰爭,勝率超過百分之七十!對!你沒看錯,是百分之七十!
竊以為“重文輕武”的宋朝戰績確實還行,最多就是個五五開,沒想到今日一查,原是百分之七十不知其是否算上了,北宋初年的統一戰爭)。拋去趙構因徽欽二帝,又有中興四將之南宋初年暫且不談,勝率也應是百分之五十以上。
對此再囉嗦一句,南宋在蒙古帝國主力面前,抵擋了二十三年加上停戰時間共計五十餘年),位面之子成吉思汗、蒙哥、忽必烈的面前。我們都知道,在南宋末年,可是有那麼多的蔫壞兒玩意!有言成吉思汗的擴張是帶有報仇性質的,與南宋無世仇可言,所以倖免,讀者請自行判斷,不作贅述)
當然,我不是典型的宋吹。
看歷史,愛總是會跟恨交織而來。
你如果問一個人為什麼愛他、她或它,可能說不出緣由;如果你問一個人為什麼恨他,他能說出千百種理由。
中學時讀歷史書,常恨宋朝之軟弱,俯首蠻夷稱其為兄;腐敗不堪,皇帝帶頭驕奢成風,奸佞當道等等。
我恨宋朝的緣由其實很簡單,也很純粹,它是來自於一幅畫,一副名為《熙陵幸小周後圖》的春gong畫。此處熙陵代指宋太宗趙光義,小周後乃是南唐後主李煜的老婆!)
要知道,我可是很喜歡李煜的詞的。
這幅畫當然不會在教科書裡出現,遂偏於野史、雜記數年,不能自已。
曾看到數代後,宋太宗一脈再無子嗣,那時的我還頗為暢快。後來才知道,是有人故意誹之。於是又安慰自己,老鼠的兒子總是比老虎多。此與唐相比)如今回想起來,深感自己有趣。
有了恨的興致,自然也就更加關注,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黑到深處自然粉吧。
當然了,這只是我一人之言,先抑後揚也好,先揚後抑也罷,諸位觀之一笑,即可。
咱總歸是為了精彩不是?
我既是讀者界的,又是撲街圈的,被人說道不可怕,可怕的是沒人願意理你,那就可憐咯。
括號有點多,一說感言就停不下來,本來打算寫個兩三百字放在開頭佔字數,嘿嘿),不知不覺中囉嗦到了千字,只好厚道的開個單章。
吃飯去了,心中默唸,別因此千字而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