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紫玄真人所留,貧道已經參悟十餘載,無甚所得矣。”重陽子苦笑。紫玄真人留詞甚合《道德經》中萬物自然,不需強求之理。境界所至,自愧不如。
雖然不認識,但是感覺很厲害的樣子,宋文豐心裡這樣想著。他對道家瞭解的不多,要說起道家,他腦中浮出幾個名字,老子、莊子和張天師,還有王守仁。
對了,還有位三豐道長。
“重陽真人無需這般。”趙賀面向眾人,“紹興七年,重陽真人應武略,中甲科,深感天遣文武之進兩無成焉,遂隱棲山林,又得妙通真人真傳,實乃當今道家之正統。”
面前的道士更像是尋常的教書先生,與常人無異,看不出差別。武略甲科,倒是有些本事,趙賀說他是道家正統,怎麼以前也沒聽過他的名號。宋文豐看向身邊的餘雨飛,小聲道:“餘兄,妙通真人是何人?”
“宋兄有所不知,妙通真人乃是呂仙,名巖,字洞賓。”餘雨飛小聲回道。
宋文豐驚呆了。
我的天吶,面前的道人,師從呂洞賓。
宋文豐頓作恭敬狀,不敢再有絲毫懈怠。
“貧道東出潼關,來曹州佈教,幸得趙施主饋贈,才得以施展。”重陽子面向趙賀抬手施禮。
“趙某當不得真人之禮,折煞我也。”趙賀很恭敬,口稱不敢。
宋文豐暗想,趙公子這麼臭屁的人,對重陽道士倒是客氣。
“貧道不尚符籙,不喜黃白煉丹之術,佈教之途實為難行,只得居於觀中,靜悟修心。”重陽子說的很直白,簡單點說,就是跟尋常道士不一樣,他不裝神弄鬼,遭凡人棄,又遭同道忌恨,所以居於山中小觀。
宋文豐聞言頓感欽佩,“重陽子實乃真人也。”他已經領教過才子界的複雜,沒想到道士界也是這般。
重陽子看向宋文豐,“敢問公子姓名。”
“學生宋文豐,拜見真人。”宋文豐恭敬回道。
“哦?宋公子為何自稱學生?”重陽子一副慈祥面孔,引人親近。
“學生乃孔聖人門下,孔子曾問道於老聃,故稱學生。”宋文豐答道。
“似宋公子這般言,若落入他人耳,恐有非議。”重陽子搖頭。如今四海之內皆尊儒術,他大大方方的說出,孔子曾問道老子,足以讓很多的儒生心生不快。
宋文豐聞言頓感不妙,他這般言論即使在後世,也會惹人爭議。大腦飛速運轉,想著如何救場。
“學生年幼時,曾與一位遊方道人相熟,道人時常指點學生,學生雖未拜師禮,可心中早已尊為師。”宋文豐連忙說出瞎話,“師父道號三豐,後來學生家中變故,便與師父分離。”
“三豐……三豐……”重陽子作思考狀,在腦海中回憶著。
“三豐真人曾作一詞,學生難解其意,困惑不已。”宋文豐怕眾人不信,連忙唱出前世聽來的詞文,“無根樹,花正幽,貪戀紅塵誰肯休。浮生事,苦海舟,蕩去漂來不自由。無邊無岸難泊系,常在魚龍險處遊。肯回首,是岸頭,莫待風波壞了舟。無根樹,花正紅,摘盡紅花一樹空。空即色,色即空,識破真空在色中。了了真空色相滅,法相長存不落空。號圓通,稱大雄,九祖超升上九重。”
“識破真空在色中,識破真空在色中”重陽道人一直念著這句。作詞之人若是個和尚,倒也說的過去,重陽子不置可否。
注:重陽子1113~1170),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的開宗者。
又因王姓,故稱——王重陽!早年為儒生,習文學武,後應武舉中甲科。傳說於四十八歲遇仙人呂洞賓和鐵拐李)指引,得授金丹口訣,悟道出家。曾在山東佈教,後建立全真道,尤其善於以詩詞歌曲勸慰士人。著有《易演冊》闡述周易、相術,流傳至今。
其徒丘處機,自山東昆嵛山一路向西,在中亞地區遇見成吉思汗,獲得當時蒙古崇奉,驚呼其神仙,拜之為國師,掌管天下宗教。丘祖曾勸言止殺,而救蒼生無數,功德無量也。
簡而言之,不僅重陽子厲害,他的師父和徒弟都很厲害,這就不得了了。
宋文豐大喊:“作者若是有什麼地方亂講或是胡說,歡迎各位指點、指導、指證。可以噴他,別噴太狠。”
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