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窯大隊包產到組,市裡省裡的壓力讓韋達難受,不過磚瓦廠這集體企業,卻是無可指摘的。
當下,他便問:“磚瓦廠在哪?”
“在山腳下,距離這幾百步,幾分鐘就到。”嚴東明恭恭敬敬回答。
“養豬場呢?”
“就在河邊,三兩步。”
“那先去養豬場。”韋達大手一揮。
於是,一群人紛紛去養豬場,說是場,其實並沒有多大,佔地面積只有一百多平。
養豬場建在河邊,味道不是很好聞,靠得越近更是臭的不行,不過在場的幹部們,各個挺樸素,即便是縣裡的一哥韋達,也對這臭味視若無睹,直接往裡面走。
一間長二十米,寬六米的茅草屋,矗立在河邊的岸上。
韋達看一眼豬圈,渾不在意,四下看一遍,直接鑽進茅草屋,其他人見狀紛紛跟進去。
站在柵欄外面,他挨個看著裡面的豬。
豬圈不小,東邊六個,西邊六個,一個有三米多寬,三米長,裡面擠著兩頭不小的豬,正哼哧哼哧在吃食。
“個頭不小嘛?”韋達突然說一聲。
正在講解的嚴東明停頓一下,便回答道:“還行,挺能吃的,一個生產組負責兩頭,四十個人,綽綽有餘,除了麥麩和雜糧以外,地裡的雜草也給消耗了,冬天賣了錢,明年我們打算擴大規模,有了養殖經驗,直接翻四倍,養六十頭。”
韋達不由哼一聲:“有這個雄心壯志是好事,不過飯要一口一口吃。”
嚴東明笑了下,沒有反駁,回應道:“是,我們一定落實書記的指示,穩紮穩打,絕不冒進。”
旁邊的人,聞言也笑了。
韋達看了嚴東明一眼,又問道:“養了三個多月了,這豬有死的嗎?”
嚴東明神色輕鬆,回答:“書記,是這樣的,我們飼養前,請了縣裡養殖方面的專家和技術員,給我們做培訓,同時,我們還請養豬場的老師傅,手把手的教,飼養過程中,一出現問題,立刻請縣裡的人過來處理,同時教我們,到現在,生過病,但沒有一個頭死的。”
十二頭豬,長勢大小差不多,如果期間有死亡,絕對個頭不一。
“而且,豬糞也有了去處,經過發酵後,我們拉到地裡給莊稼施肥,長勢不是一般好,比化肥都好用。”嚴東明又補充一句。
突然,旁邊的李季成不由感嘆:“鄧公說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是馬克思主義歷來的觀點,果然是有道理的。”
這話一出口,別人都不好接,韋達書記瞥一眼李季成,沒有再說話。
“走吧,去磚瓦廠。”
磚瓦廠建在半山腰,就地取材,山上剛好有黏土,這磚瓦廠要佔用土地,建在半山坡正合適,佔用的也是不大好的山田,沒有水給它灌溉,地裡的土質更一般,正好用來燒磚燒瓦。
順著土路,韋達到了地方,眼睛四下一掃。
磚瓦廠面積不小,整個半山腰,以前有的樹木都給剷除了,現在放眼望去,一眼就能看清楚,超過十畝地的範圍,全都堆積著擺放的密密麻麻的紅磚和青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