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老夫人的臉色登時就有些難看起來。
說道起來,孟湘和長子孟伯言才是嫡親的兄妹,可到最後與孟湘最親近的卻是庶出的孟仲文,這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出在曹氏身上。
曹氏雖出身高門,但為人愛鑽營計較,孟湘待字閨中也沒少吃她的虧,再加上當初孟湘說親時曹氏幹的蠢事,更是讓孟湘與大房生分了去,這麼多年的家書對嫡親兄長一房從來隻字不提。
孟老夫人雖向來一碗水端的齊平,但還是更希望孟湘能和長子親近些,也想借著女兒此番回來,讓她和曹氏修修好。然而曹氏竟然這般怠慢,故意姍姍來遲?
孟老夫人將手裡的佛珠扣在身邊的炕沿上,皺眉吩咐齊嬤嬤:“你再去走一遭,如果大夫人果真忙得緊,就先把大姑娘請過來。”
齊嬤嬤應了一聲,轉身還未走到門口,就見曹氏挑起簾子笑盈盈地走了進來。
曹氏姍姍來遲自然是故意的,在她看來,孟湘不過是孟家嫁出去的女兒,回孃家一趟根本用不著一大家子勞師動眾,更何況一介商人婦,憑什麼讓她堂堂一個孟國公府的大夫人恭迎?
曹氏心裡心思轉了幾回,面上分寸拿捏得卻極好,因瞥見孟老夫人面上有隱隱的怒氣,她連忙道:“前日老夫人吩咐要去金華寺進香,媳婦一早起來就派人收拾準備,竟不知小姑子這就到了,不小心怠慢了,還望小姑不要和嫂子我計較。”
孟湘這麼多年的連家莊莊主夫人不是白當的,曹氏的小心思她摸得清楚,故而此時她只輕輕一笑道:“大嫂主持中饋辛苦,顧不上小妹也是正常,再者而言,我這是回自己家裡,哪有什麼怠慢不怠慢的呢?大嫂這般賠罪,反倒叫我有些不好意思了。”
曹氏訕笑兩聲,“小姑這說的哪裡話。”
孟湘不理會曹氏,目光反落在曹氏身後嫋嫋婷婷的孟瑤身上。美人如花,眉目秀麗,端的賞心悅目,孟湘雖則不喜曹氏,但對孟瑤這個美人侄女兒卻生出幾分喜歡,不由起身走到孟瑤跟前,拉著她的手問了幾句。
待聽到孟湘問起女兒的年歲時,曹氏心中忽而警鈴大作。她知孟湘膝下只有一子,如今已經十八,雖比孟衡還小了兩歲,但已經是說親的年紀。曹氏心知婆母孟老夫人心裡一直存著親上加親的念頭,擔心孟湘也把主意動到自己女兒頭上來,因此趕忙開口問道:“朔哥兒沒跟著回來,怎麼連姑爺也沒見著人呢?”
孟湘一眼看穿曹氏的心思,淡淡一笑道:“外頭買的宅子要修葺不說,單是鋪子也還有些要打理的,因此啊,他來給娘請了安就走了。大嫂如此惦記著,回頭家宴時,總該叫他敬酒賠罪。”
曹氏原本以為孟湘回來依舊要住在國公府的,這會兒乍聽到她要住在外面,不由瞪大了眼睛道:“京城裡的宅子不好買吧?”京城一帶地價昂貴不提,等閑一間空宅子也沒那麼好找。
孟老夫人也蹙了蹙眉,道:“你大嫂說的也對,連誠初到京城,還未站穩腳跟,不如你們還是……”
“娘。”孟湘出聲打斷孟老夫人的話,抿唇輕笑道,“我知道娘這是心疼女兒,不過娘放心,連誠這些年做生意也結交了不少京中貴人,自有人願意幫襯的。”
連家莊在北方畢竟是一方霸主,如今雖到了京城,也不至於舉步維艱。在孟湘心裡,時至今日,連家的財勢怕是比江河日下的孟國公府還要好上許多。不過這些都不好當著孟老夫人和曹氏的面提,故而孟湘便笑著轉了話題:“方才聽大嫂提起要去金華寺進香,我初到京城也想去寺裡求個平安符。”
“原是打算今兒去的,可巧你就到了。”孟老夫人笑呵呵,“不過你回來的正巧,你向來看人準,明兒請你呀幫我們相看一個人。”
孟湘問:“相看誰?”
孟老夫人笑著指了指站在一旁抬頭望雕樑的孟衡,“咱們家衡兒的未來媳婦兒。”
——
位於京郊的金華山與平雲山東西相望,但較之後者,其山勢陡峻,綿延巍峨的山峰教人望之生畏。山上栽著一片鬱郁蔥蔥的楓樹,這會兒正值入秋時節,楓葉漸紅,於涼爽秋風中在金華山上蔓延開。
孟國公府的馬車停在金華山的山腳處,馬車甫一停下,孟媛便扶著綠淇的手下了馬車,抬頭望了一眼眼前巍峨的高山,她眼底流露出驚嘆之意,目光流轉間瞥見平陽侯府的馬車也在一旁停下,她當即便顧不得眼前的山,提著裙子就小步朝林月的方向跑去。
林月踩著馬凳一步一步走下馬車,腳才落地便看到一道鵝黃色的身影到了眼前,待看清是誰後,她眉眼一彎,笑道:“寶珠你也來了?”
她知道今日姑母林氏邀自己陪同上山進香是為了什麼,本來還有些緊張,眼下看見了親近的表妹孟媛,心裡不由稍稍鬆了一口氣。
孟媛挽住林月的胳膊,和她一邊朝孟老夫人等人處走去,一邊道:“阿月你只管放心,有我和阿孃在呢。”
走到孟老夫人跟前,兩個小姑娘動作一致地福了福身子,見禮。孟老夫人扶著女兒孟湘的手,目光矍鑠地落在自家孫女身旁的小姑娘身上。見她穿著一身杏色襦裙,樸實無華,落落大方,心裡先添一分滿意,繼而打量小姑娘的面容,見她生得雖不是貌若天仙,但眉目靈動,一雙撲閃撲閃的星眸更是讓人歡喜。
松開孟湘的手,孟老夫人含笑朝林月招了招手,“好孩子,怎麼沒見著你母親?”
林月答道:“因著外祖家表哥今日娶親,阿孃實在抽不開身,故叫阿月記得與老夫人請罪。”
“這說的是哪裡的話,老婆子哪會計較這些。”小姑娘談吐有禮,孟老夫人面上漸漸露出滿意的笑容,拍了拍她的手,又道,“待會兒換了軟轎上山,只能到山腰,剩下的路可得自己走,怕不怕?”
姜國的開國皇帝惠明帝晚年曾在金華寺出家清修,故而這金華山上的金華寺自姜國建國以來一直都可謂是一座不折不扣的皇家寺廟。雖然幾任皇帝都沒有明旨禁絕官紳百姓登山入寺拜佛祈福,但漸漸地還是形成了一些不成文的禁令,例如,除了皇家宗室以外的官僚子弟及其駕駛但凡要入金華寺者,登山皆一律不得乘騎車馬,不過對於轎輦的約束便松泛許多,允許行至半山腰的山門處。
然而從山腰山門到山頂寺門前,一路上還有九百九十九層臺階,每一階都十分直陡,曾讓不少人望而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