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六這日一早,林氏正打算吩咐人去平陽侯府接了林月出門就見孟老夫人身邊的一個老嬤嬤匆匆地過來了。
那嬤嬤見了林氏打千行了一禮,道:“見過二夫人。”
“齊嬤嬤怎麼過來了?”
齊嬤嬤見問,連忙答道:“前頭姑太太到了,老夫人特意打發老奴來與二夫人說一聲,去寺裡燒香的事情得往後挪兩天,讓您先別急著張羅。”
孟湘未出嫁前,與林氏關系不錯,因此聽見齊嬤嬤的話,林氏頓時喜上眉梢,道:“麻煩嬤嬤跑這一趟了。”一面又示意邊上伺候的小丫鬟端茶過來。
齊嬤嬤連忙推拒了,擺手道:“這都是老奴分內之事,哪敢討賞茶吃。”頓了頓,又繼續道,“老夫人還吩咐我去廚房傳話,就不打擾二夫人了。”
說完福禮退了出去,與前來向林氏請安的孟衡擦肩而過。
孟衡在門口駐足,回過神看了一眼齊嬤嬤的背影,而後才挑簾進屋,見林氏正在與一個婆子吩咐話,他便站在一旁沒有上前。
“衡兒。”林氏看見兒子,立即彎了彎眉眼,揮手讓那婆子下去後才又開口道,“這些日子你讀書勞累,怎麼不多睡一會兒?”她目光從兒子身上劃過,見他今日穿了一身簇新的寶藍色直綴,襯得整個人愈發豐神俊朗起來。“衡兒這是要出門去?”
孟衡面上的笑容僵硬了一剎,他迎上林氏的目光,眼睛裡浮現出一抹疑惑來:“不是說今日要去金華寺?”從前他心裡對林月有意還藏著掩著,等閑不敢與林月親近,如今兩家有意結親,孟衡便不想錯過任何能見上林月一面的機會。
林氏以手輕拍了一下額頭,似是恍然,笑道:“今日去不成了。”見兒子面露遺憾之色,她反倒笑道,“前頭你姑母到了,這麼多年不見,待會兒你同為娘一道過去。”
這本就是情理之中,孟衡自然不會拒絕。
“寶珠處可使人去說了?”
孟衡的話音剛剛落下,門外就傳來一陣環佩叮咚的聲音,緊接著響起的是孟媛輕細軟糯如黃鶯鳥啼般的聲音。
“娘親哥哥要與我說什麼樣?”
今日的孟媛穿了一身嫩粉色的交領襦裙,衣襟與裙擺上都繡著精緻的蝴蝶,行動時裙擺搖曳,那蝶兒也好似要振翅遠飛去。
孟媛生得白皙,如今一身嫩粉色衣裳更襯得她如粉雕玉琢一樣。孟衡瞧見了,眼底溢位笑意,然而等自家妹妹要從身邊經過時卻伸手直接拉住了她纏在雙丫髻上的粉色珠串鏈兒,力道不大,但足以讓人止步。
孟媛鼓著臉頰瞪了孟衡一眼,一邊舉起手想要把珠串從他的手裡解救出來,一邊嘟著嘴輕哼道:“哥哥你不知道女孩子的頭發是動不得的嗎?”
孟衡挑了一下眉梢,無辜道:“我沒碰到你頭發,可別冤枉我。”
“……”
孟衡與孟媛兄妹倆雖然一直感情很好,但是彼此在嘴巴上從來都愛和對方一較高下,一見面就愛小打小鬧,林氏看得多了,從一開始的擔心,到如今早就習以為常,甚至常常還愛端茶在一邊看戲。只是今兒前頭孟湘已到,林氏不想耽擱怠慢,這才出言止了兄妹倆的玩鬧,領著二人一齊往鶴延堂去。
才一進院子,林氏便聽到了熟悉的笑聲,腳下的步子沒有半分停頓,上臺階,挑簾,進門。轉過輕紗繪屏,林氏一眼就看到坐在孟老夫人身邊的美貌婦人。
歲月似乎沒有在孟湘的臉上留下什麼痕跡,雖時隔將近二十年再次相見,但林氏還是一下子就尋回了當年的熟悉與親切。她開口喚了一聲:“三娘。”
正和孟老夫人說著北方風土人情的孟湘一下子就停了下來,她扭頭看到迎面走過來的林氏,臉上也露出了真切的笑容。然而她才要開口與林氏寒暄,就聽到林氏身後跟著的青年和小姑娘齊聲喚了自己一聲“姑母”。
孟湘愣怔住,但很快就回過神來,那青年依稀還有些兒時的影子,孟湘識得,這是她二哥的長子孟衡,只是那小姑娘她就沒有半分印象了。孟湘細細地打量了一眼站在自家侄兒身旁的小姑娘,見她杏眼桃腮,水眸清亮,粉雕玉琢好似白玉團一般,忍不住心裡的歡喜,上前拉著她的手,輕輕拍了拍道:“這是寶珠?”
她記得收到的家書裡曾提過,在她出嫁七年後,孟仲文和林氏膝下添了一個小姑娘,取名孟媛,小名喚作寶珠。
孟湘和夫君連誠成親近二十年,只生了一個整日不著家的兒子,這使得孟湘對小姑娘格外眼饞,幾次都想與自家夫君商量抱養個女娃娃。這會兒回到孃家,瞧見模樣討喜的小侄女兒,孟湘一顆心都軟了,只拉著孟媛的手不放,什麼老母親嫂嫂和侄子,一時竟都被拋諸腦後。
孟湘性情爽朗,又沒有長輩架子,孟媛起初還有些拘謹,但慢慢地也放開了些,姑侄倆很快就親近了起來。
一旁被“搶”了女兒的林氏有些坐不住了,開口問道:“怎麼沒瞧見朔哥兒?”
此言一出,一旁從見著孟湘就想打聽外孫的孟老夫人也目光灼灼地看向女兒。
提及自家兒子,孟湘有些頭疼,道:“那小子原本是跟著咱們一道進京來的,後來又說要往大燕去救人,前兩日來了信說還在大燕青州呢。”怕孟老夫人追問,孟湘連忙岔開話題,左右看看問道,“我回來也有半天了,怎麼還沒見到大嫂和瑤瑤?”
孟湘不提,孟老夫人還沒注意,她看向之前被派去送信的齊嬤嬤,目光裡帶著詢問的意味。
齊嬤嬤搖搖頭,示意她的確送了信但不知曹氏何故遲遲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