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與夫君商議好以後也不耽擱,第二日一早去給孟老夫人請安時就提了出來。
近來孟老夫人也正琢磨著長孫的親事,因此見林氏主動提及,她立即就起了興致,問道:“不知你看中的是哪家的姑娘?”
林氏溫婉一笑,回話道:“不是旁人家的姑娘,恰是兒媳孃家平陽侯府的阿月。”
“林月?”孟老夫人蹙了蹙眉,臉上露出一絲不贊同來。“那姑娘模樣家世的確不差,可這性子,嗯,有些活潑了,這國公府長孫熄怕是不太適合。”
孟老夫人此言一出,林氏還未來得及說什麼,一旁曹氏的臉色先變了幾變。聽著孟老夫人鄭重其事的語氣,顯然十分看重孟衡的親事,國公府長孫,嘁,不過就是庶子之子,難道還能越過她的阿驍去?
曹氏心裡哼了一哼,面上卻笑吟吟的,道:“媳婦倒覺得挺適合的。”見孟老夫人掃了自己一眼,她也不怵,繼續道,“阿衡性子素來沉穩,與林姑娘不正好互補?再加上又是知根知底的姑娘,這親事親上加親,不錯呢。”
孟老夫人轉向林氏,問她:“這事兒衡兒怎麼說?”
林氏笑答:“昨兒聽說他舅娘要給阿月議親,這孩子急得跟什麼似的。”言下之意也就是極情願了。
孟老夫人捏著佛珠沉默了一會兒,才嘆了一口氣,擺擺手道:“你們夫妻母子都拿定了主意何苦又來問我這個老婆子,既是衡兒喜歡,我又哪能不叫他如意。”眼見林氏鬆了一口氣,孟老夫人又徐徐地道,“只不過你也知國公爺對衡兒的親事心裡另有主意,過了我這關可算不得數。”
比起舞刀弄槍吵著要去闖江湖的么孫孟驍,讀書習字功課好的孟衡要更得孟老國公的心意,因此孟老國公有心等孟衡娶了功名後好為他尋一門高親。而平陽侯府雖是清貴,但到底在朝中沒有多少實權,孟老國公心裡還真不一定樂意這門親事。
雖說兒女親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孟老國公畢竟是一家之主,他不樂意,這門親可結不好。
這些孟仲文都與林氏分析過,因此聽孟老夫人如此說,林氏便軟了語氣道:“只求老夫人疼疼衡兒,幫著勸勸國公爺。”
孟老夫人挑挑眉,道:“衡兒到底年紀小,總不好隨著他性子來。總該教老婆子相看相看那姑娘,若真是個極好的,國公爺那兒自有我去說。”然後不等林氏說話,便下了決定,說是等中秋過去了,挑個日子讓林月陪她一道去山上進香。
林氏聽了,沒有多說什麼就應了下來。等離了鶴延堂,回去後就去信與王氏提了。王氏收到信,雖然對孟老夫人挑揀自家閨女有些微微不悅,但是到底還是應承了下來。
畢竟孟家二房雖是庶出,但耐不住父子皆是有出息的,加上如今孟媛又許給了晉王世子,王氏想著女兒嫁過去,日後少不得還能助力兒子的前程。
中秋那日,孟國公府一大家子正聚在一處吃飯團圓,忽然就有門上小廝來報,說是晉王府打發了人來送節禮,喜得孟老國公霎時間眉開眼笑。
晉王府派來送禮的是個小管事,約莫三十多歲的樣子,長得短小精悍。他領著人把節禮搬進屋,不卑不亢地與孟老國公傳了些問候的話,之後才指著其中一個相對小一些卻分外精緻的黃梨木箱籠笑道:“這是我家世子爺特意叮囑與未來世子妃的。”
孟老國公聞言,臉上笑意更甚。
在他看來,晉王世子特意給孫女兒準備了禮物,想來是極滿意孫女兒的,那麼自然就不會再因之前賜婚易人的事而惱了府裡,這樣一來,孟國公府日後就能背靠晉王府這棵大樹了。
孟老國公樂呵呵地吩咐人禮送那管事出門,轉回席間一字不落地將節禮之事說了,最後看向坐在一旁小口喝湯的小孫女,笑得滿面慈愛,道:“寶珠真是個好孩子啊。”要是能再大兩歲早點嫁過去把親事落實了就更好了。
“……”孟媛險些被湯水嗆到,穩住了沒出醜,卻不由在心裡暗暗猜測那位晉王世子的心思來。
怎麼突然就示好起來了呢?
家宴散了以後,孟媛回到暖雪塢,紅萓正在清點那箱籠裡的東西,登記造冊。孟媛上前,只見那不大的箱籠裡盛放的並不是什麼奇珍異寶,而是一些零散的小玩意兒。孟媛定睛看過去,目光一下子落在一隻五彩繽紛的繡球上。
那繡球不過巴掌般大小,由七彩緞布縫制而成,對稱四個縫合的地方垂著紅色穗子和銀制的小鈴鐺,拿在手裡輕輕一晃,立時就響起了清脆悅耳的叮咚聲。
孟媛把玩了一會兒,頗有些愛不釋手,一旁的綠淇瞧見了,忍不住抿嘴笑道:“看來世子這禮是送到姑娘心坎裡去了。”
小繡球,小泥偶,五福娃娃,動物木雕……各色小玩意兒琳琅滿目,光是看著就叫人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