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闞挖人的原則就是不要知名的廚師,只要懂行的,貴不貴到是無所謂,覺悟高手藝好才是最重要的。
因為每開一家中央廚房就相當於新建了一家酒店,所以這個投資規模是相當大的,在一線城市,周闞的投資預算一家在2000萬左右,要求是能夠買下屬於公司經營的房產,地段稍微差一些沒關係,反正在主要的設想當中,外送餐品才是中央廚房的主打專案。
新一線城市的投資規模在1200萬左右,單單是19家中央廚房的投入就高達2.6個億。
考慮到短期之內需要招募員工以及不可能很快營業需要建立良好穩定的食材市場供應鏈,這個數字只會更多而不會減少。
但周闞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至少房子在哪裡,了不起多年之後還會升值也說不準呢。
況且他本身的意願就是想為更多的人提供實惠和便利,自然是隻考慮一步到位的事情。
因為中央廚房要從一擴充到19,在短時間之內有些困難,所以周闞很慷慨的又從風帆集團掉了一批有興趣去外面拼搏的人,並且將這第一部分為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擴充3家,到今年9月份再擴充6家,最後的10家在今年元旦之前完成目標即可。
這個策略定的還是比較寬鬆的,在一定程度上留有了餘地。
沒有什麼震撼人心的誓師大會,在周闞,週一博,以及任飛等專案決策人簡單進行需求分配之後,各支隊伍就按照計劃踏入了對他們來說或許比較陌生的城市。
周闞能做的只有讓他們後顧無憂。
無論成敗,風帆都會有他們一席之地的,他們需要做的,就只是拼了命的往前衝,將公司交代下來的任務做好。
中央廚房的選址,工作人員的安排,市場的開拓,每一項都是非常重要的專案。
雖然這個專案並不能夠賺很多錢,但周闞作為風帆集團的老闆,在不到一年之內帶領公司走道現在輝煌的地步,公司的人員即便不看好這個專案,也對周總充滿了信心。
這是建立在實力底蘊之下的。
專案要是失敗了,大不了就回歸老本行,靠著賣賣電池才能夠生活嘍。
周闞給的差旅費很足,原公司出去的開拓團隊依然掛名在風帆集團揮下,公司是單獨走賬的,不會動用中央廚房的預算。
並且周闞還很特別的給予了各地專案負責人遇到特殊大筆開支允許彙報,集團會在稽核之後進行報銷。
可以這麼說,各地的專案主要負責人都是一方封疆大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著資金預算與財務自由。
這一批負責人都是相當可靠的。
唯一的共同點就都是戶籍為江南市。
這不是關於地域歧視的關係,只不過他們的家人都生活在這座城市,當有機會做出一些不理智事情的時候,對他們來說也可以算是一道保險。
現在這個社會要是發生捲款潛逃這種事,那真的是一抓一個準。
當然了,做事當然不能只靠著員工的自覺性。
必要的審查部門周闞還是組建了起來。
至於審查部門的底子,是由原集團政審集團擴建而來。
原政審集團的骨幹,正是老大哥江南市國資委提供的,有相當一部分公職人員負責對接與處理風帆集團的專案。
這部分人員的支出當然是風帆集團提供給國資委然後再由國資委發放。
手裡有錢,做什麼事情都是事半功倍。
戰列艦系列的手機雖然利潤不是很高,但多多少少平均每一臺手機的利潤基本上平均在一百塊錢左右,這裡並不算上屬於電池專案的收益。
一共二十多萬臺手機的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