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本縣的女仵作,只是通些醫術,我家娘子常常犯了寒症,就找她紮幾針就好了。”丫頭道。
錦娘這還是頭一回見到女仵作呢,還覺得有些稀奇。
晚上,蔣羨從外頭回來,如今熱氣散了一些,家下做的都是些可口的小菜,鮮有肥膩膩的菜,她正與蔣羨道:“縣尊娘子要我們三日後一起去紫金庵。”
“燒香拜佛?唔,也好,你也能出去走走。”蔣羨笑道。
他也樂意娘子出來之後,多與人來往,以前在京中的時候,他見娘子為人有些孤僻,現下外放,人緣反而好了起來。心想以前娘子是隻需要刺繡就行,不需要麻煩的維持人際往來,但是到這裡,人際交往反而是很重要的。
甚至有些事情從後宅,能夠窺得前堂的事情。
“羨郎,你和梅縣尉相處的如何?”錦娘幫他盛了一碗湯,又關心道。
蔣羨點頭:“還成吧,我看此人倒是有幾分精明強幹,三教九流都能結識,與我處事也並不魯莽。”
錦娘見他如此,遂道:“你們公門之中的事情我不知道,我就知曉凡事多留個心眼準是沒錯的。”
這就是錦娘,在涉及到別人的專業領域,她從來不指手畫腳。
是日,錦娘隨眾人一同去紫金庵中,蔣羨派傔從丁三跟著她們一道過去保護,丁三趕馬車,馬車裡則坐著錦娘和方媽媽,後面的驢車則是陳小郎在趕,坐著阿盈和青蓉。
錦娘這次就沒有戴帷帽,而是在頭上披了一層白紗,看起來倒似觀音了。她不大信什麼鬼神,但依舊手抄一本經書送過來。
方媽媽笑道:“這吳縣倒是個好地方,山清水秀的。”
“媽媽,您說齊娘子剛剛病了初愈,怎麼就要上這庵裡拜佛。”錦娘不明白,若是她必定是好好休養才是。
方媽媽積年的老人了,哪有什麼不明白的:“婦人最在意的還不是兒子,這齊娘子是個賢惠的,庶子女幾個,自己膝下卻空無一人,怎麼不上心。尼姑庵裡有些尼姑就捏有生子秘方,說不定就是討要這個的。”
錦娘搖頭:“天下哪有什麼生子秘方啊。”
但是齊娘子瞞著她,她和齊娘子交情泛泛,自然不好相勸。
等到了紫金庵,又有庵裡的姑子出來迎接,眾人前呼後擁的一道過去。不曾想竟然是仵作娘子陪在齊娘子的身邊,錦娘便沒有往上湊,聽得包娘子過來道:“一個小小仵作,好不曉事,巴結上了縣尊娘子,還真以為自己會飛上枝頭變鳳凰啊。”
女性仵作一般稱作“坐婆”、“穩婆”等,主要負責對婦女的下身進行檢查。
這仵作娘子原本年紀輕輕沒有成婚,是不可能做仵作的,但她偏偏母親是女醫,她又愛破案,因此便女承父業,破格成了女仵作。
關鍵是縣衙辦案的便是梅縣尉和蔣羨二人,錦娘對蔣羨倒是很放心,包娘子大抵是怕丈夫和女仵作接觸太多,所以又說了不少閑話,錦娘只聽著,並不附和什麼。
不過,錦娘對包娘子道:“怎麼前面彷彿還有一行人等在那裡,似乎不是廟裡的姑子啊。”
包娘子笑道:“那個是本縣鄉紳,城中有金銀鋪、布莊,生意做的極大。她家族親在朝任官,等閑官員也不敢輕視。”
“包姐姐懂的真多,雙陸打的又好,我那官人說讓我好好跟在你身邊多學學。”錦娘一臉服氣的樣子。
包娘子這個人雖然為人兩面三刀,又心性狠辣,可她又是個非常真性情的人。
似田娘子知曉包娘子不好惹,反而軟弱起來,一味討好,以和氣為上。錦娘雖然謙讓她幾分,但說些軟話,卻辦硬事,就像在她跟前的秦都頭的渾家,她就不會因為包娘子不喜歡,就和秦都頭的渾家切割。也不會因為包娘子不喜歡田娘子,就不和田娘子來往。
前面的鄉紳姓顧,其娘子顧夫人和婆母顧老夫人再有兒女媳婦都在一處迎接。
顧老夫人年紀雖大,卻薑桂之性,老而彌辣,她看來頗為精明:“老身為縣尊娘子和幾位娘子備下一桌素齋,這紫金庵的素齋娘子們可千萬要嘗嘗。”
齊娘子笑道:“紫金庵平日香火旺盛,求素齋之人都排到明年去了,今日咱們能直接過來,還安排的如此妥當,真是多虧了顧老夫人和顧夫人啊。”
顧夫人連忙出來道不敢。
這庵堂依山傍水,古樸雅緻,道路旁枝葉繁茂,小巧精緻。她也曾經逛過汴京古剎,和古剎的恢弘不同,這裡就是很有江南特色。
素齋果然很可口,味道極鮮,卻沒有夾生的感覺。錦娘最怕吃到看菜,就是那種看起來特別有食慾,擺特別漂亮的菜,吃起來卻非常難吃。
顧家人十分周到,對兩位押司的娘子都以禮相待,送給眾人的禮物也不是非常粗俗的給,而是說天熱了,怕眾人熱,送了一柄扇子來。這扇子乍看平平,卻很有玄機,扇面上所用竹絲骨子細如鬃毛,扇柄則採用脫胎和剔犀工藝,柄把鏤空,透雕對稱的三組如意雲頭紋飾,鏤空的花紋還能轉動。
這可是雕漆鏤空的技藝,錦娘在心裡嘖了兩聲。
用完飯,眾人一路顛簸,便去客房歇息。錦娘只是陪襯過來,送是十兩銀子的香火錢,遂真的去睡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