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自己如董卓那般,崔鈞絕對半字不提報恩的事情,也不會從荊州趕來長安。
王定讓崔鈞為長安令。
將長安的民生,治安都交給崔鈞來負責。
除了崔鈞之外,還有上百人,聽說了招賢令,特意前來投奔王定。
只不過大多都是小蝦米,王定都沒聽說過,而且才幹也只能算是
一般,只能是用來充實基層的官吏。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寒門子弟,或者是世家的庶子,家族並不管他們的前程。
他們只能靠自己的努力,然後改變自己的命運。
大家族中,庶子的命運,並不算好,並不是每個人都如袁紹。
庶子也能混的風生水起,並且一直壓制著嫡子的袁術。
大部分家族的庶子,和許多寒門子弟差不多,不管是吃穿用度,都很拮据。
若是沒什麼能力,等到他們的下一代,也就如普通百姓一般。
每天也要用雙手勞作,才能換來一些錢糧。
王定讓崔鈞擔任長安令,除了要讓長安城的百姓,日子過的越來越好外。
王定還希望崔鈞,能夠在長安城內,督辦蒙學,為長安城的小孩啟蒙,讓所有的小孩,都能夠讀書識字。
崔鈞在聽到王定這個要求的時候,張口就拒絕了王定,直說這不能做到。
縱然崔鈞認為,自己有太守之才,甚至州牧之才,崔鈞也覺得,想要讓長安城的所有小孩,都有書讀,都能識字,猶如天方夜譚,非人力能完成的事情。
在王定再三要求下,並且說明,此事就算完不成,也沒有關係下,崔鈞才勉強答應下來。
王定也不是要一朝一夕的時間,就要把蒙學辦起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教育是百年的事情,只要每天多一個小孩來學習,日積月累下,長安城總會有所改變。
不僅是長安城的小孩,到時候三輔之地,以及日後王定所控制的地盤,小孩的教育都不能落下。
他軍中的將士,每訓練五天,也會拿出一天的時間,讓他們學習讀書寫字。
這是強制要求,就算不願意,也要乖乖坐在板凳上。
至於校尉級別的將官,他們每天都要學習。
每次時間不多,也就一個時辰。
軍中有好多將官都還是文盲,他們之前都是因為殺敵立下軍功,而被升任上來。
與他們會不會讀書,會不會寫字,沒有半點關係。
不過以後,王定打算將讀書寫字,加入到考核中,至少校尉級別的,一定要能看得懂戰報情報。
崔鈞信心滿滿的上任了。
作為崔烈的兒子,崔鈞在世家中,也是有很大的名望。
他擔任長安令,沒有人會反對。
若不是因為董卓之亂,崔鈞逃離長安,崔鈞如今的職位,肯定要比長安令要高。
只是當,崔鈞第一份詔令貼出來時候,亮瞎了長安城士族以及百姓的眼睛。
開設蒙學,長安城十歲以下孩童,皆可入學。
內容簡單,也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但是告示貼了出去,來報名的人,寥寥無幾。
讓崔鈞很是懷疑人生。
喜歡有個妹妹叫貂蟬請大家收藏:()有個妹妹叫貂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