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崔鈞這個名字,王定是有印象的,好像是徐庶諸葛亮的好友。
不過現在諸葛亮還小,對方應該還不認識諸葛亮。
王定親自接見了崔鈞。
崔鈞看著,也有三十多歲,留著一縷鬍子,面容英俊,身姿挺拔,腰間關著一把寶劍。
“在下崔鈞,拜見車騎將軍。”
在王定大亮他的時候,崔鈞也在打量著王定。
對於王定這個名字,崔鈞縱然在荊州,也是耳朵都要聽出繭子來。
王定道:“先生無需多禮。”
只是崔鈞,卻是忽然跪下,道:“崔鈞再此,感謝將軍,為家父報仇雪恨。”
王定下了一條,連忙扶起崔鈞,道:“先生,這是何意?”
王定都不知道,自己怎麼就給崔鈞的父親報仇了。
這是什麼時候的事情?
崔鈞站起來,道:“家父崔烈,昔日被董卓迫害,將軍殺了董卓,自然是為家父報了大仇。”
昔日,董卓專權,崔烈身為太尉,為向董卓低頭,結果被董卓所害。
崔鈞逃離洛陽,其兄留在洛陽,想要伺機報仇,但是很快被董卓看出意圖,也是被董卓所殺,但是對外卻是稱其兄病死。
崔鈞逃出洛陽後,而後投了袁紹,希望藉助袁紹之手,為其父報仇雪恨。
奈何十八路諸侯,一起聯手,最後卻還是敗了。
崔鈞對袁紹很是失望,於是就辭別了袁紹,去了荊州。
想要藉助剛被任命為荊州牧劉表之手,反攻長安。
只是在荊州一年,劉表雖然對其客氣,但是一直以來,都為提過要對付董卓。
劉表能成為荊州牧,也是董卓所任命的。
而且當時劉表,初到荊州,劉表大部分的精力,都在整合荊州當地豪紳。
而後又是開始和孫堅鬥,和交州的刺史張津交戰。
劉表的戰略方針一直都是向南。
董卓未死的時候,還下來旨意,讓劉表這個荊州牧,都益揚交三州的軍事。
崔鈞與劉表的意見相左,自然不被劉表所重視,而崔鈞對劉表也很是失望,之後在荊州,就處於半隱居的狀態。只與荊州的名士相交。
崔鈞第一次聽聞王定都名字,就是王定斬殺董卓的時候。
隨後,崔鈞就特別關注王定的一舉一動。
時常找人打聽長安,打聽王定都事情。
他在荊州的好友,也都知道他感恩王定,殺了董卓,有關於王定都訊息,也都會第一時間告訴崔鈞。
這次,聽聞王定頒發招賢令,崔鈞馬上就從荊州出發,來到長安。
他並沒有邀請他在荊州的好友。
他們都是君子之交,有的人只想隱居,自得其樂,有的人想要等一位明主。
王定是否就是明主,他們不確定。
縱然聽說過王定的很多事蹟,但是這些並不能斷定,王定是否就是民主。
至少劉表在荊州,所做的事情,也不比王定差。
崔鈞只是想要報答王定,這才願意來到長安。
王定很是高興。
就算崔鈞是以報恩的目的而來,可若是他這一年的表現,真的很差,這個恩,崔鈞就不一定會找他報了。
畢竟真的要報恩,應該是他當初殺了董卓,崔鈞就會來投靠他,而不是又等了一年多,直到現在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