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想一下,還是不要在氣缸內部實現對閥門的控制了,太麻煩。
在外部實現控制。
加工難度立馬就降低了很多。
進氣管在氣缸外面冒出一部分。
這部分下面掏兩個洞,安裝兩個閥杆。
最外面那個閥杆正上方進氣管拐了個彎。
進氣管的形狀是橫豎垂直的z字形。
進氣管的外口連線到高壓氫氣瓶。
這個連線不是很難實現,就像是用打氣筒給氣門芯打氣似的,一個粗管子一個細管子,粗管子中帶有橡膠墊片以提高密封性,再壓緊就行了。
壓緊可以藉助旋鈕實現。
這個壓緊功能想實現至少需要兩天的時間。
畢竟他們的機床還是不夠精密。
下面就是這個奇葩的進氣口了。
把它給搞定別的問題都會比較簡單。
z字形進氣管道。
下面有兩個閥杆,左邊還存在一個只進氣不出氣的閥門。
這個閥門是否可以被取消?換成最簡單的壓緊式閥門。
想了一番之後覺得不行。
閥杆與所在的孔洞之間其實存在縫隙,雖然非常小,卻一直會漏氣。
氫氣漏出來在一個小盒子內,是可能會引起爆炸的。
因此第一個閥門還是需要使用比較麻煩的這種。
那第一個閥門應該怎麼設計以及怎麼安裝呢?
馬林的想法是,這個閥門應該是一個圓形金屬片下面加一個環形橡膠墊片。
金屬片一側有個洞,套在一個軸上,洞比較松,使得小金屬片既能上下滑動,又能向上翻起來。但是軸的上方被封住了,無法滑脫。
高壓氣體壓到金屬片上,它再壓住下方的墊片,就把出氣口給完全堵住了。
這個功能不難實現。
進氣管雖然內徑很小,但是管壁很粗,方便進行各種操作。
從這個閥門開始向下的進氣管的所有部分都變得比較容易製作了。
上半截進氣管和下半截進氣管怎麼連線到一起呢?
金屬片和下面的橡膠墊片必須先安裝好再進行焊接。
怎麼焊接?
就這麼把兩截管子給對到一起,然後拿焊槍焊接麼?
閥門的位置可以把管子給做的粗一點,方面在裡面進行各種操作。
最好能夠以擰螺絲的方式把它們給擰到一起,然後再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