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關沒花多久。
鋼索透過架上的滑輪掛到旋耕機上。
兩天多試驗好了。
各種功能都實現了,唯有把旋耕機慢慢的放下去這個功能沒有實現。
怎麼才能慢慢的?
首先得有力氣吊著旋耕機。
其次旋耕機的移動方向跟拉力方向相反。
或許這個功能該採用機械方式實現。
多重槓桿使得幾百斤的重物只需要十來斤的力氣就可以吊起或者放下了。只是需要旋轉很多圈。
旋耕機不管是吊起還是放下都採用機械方式,只是需要轉上很多圈。
一個大齒輪同軸帶動一個小齒輪旋轉。
小齒輪咬合一個大齒輪,大齒輪再同軸吊起一個小齒輪。
最後這個小齒輪用於吊起和放下重物。
馬林想起了叉車。
這種方式肯定是可行的。
即使很慢。
旋耕機要上下移動半米。
可能手要轉動手柄幾十圈。
非常的麻煩。
但是可以接受。
不能要求那麼高。
這種機械設施並不是那麼難以製作。
兩組齒輪就夠了。
還不需要連通到發動機,比較的省心。
架子做的比較結實就夠了。
採用這種方式,很多精密度上的要求都消失了。
旋耕機跟拖拉機完全脫離都沒關係。
只要把搖柄安裝到駕駛員手邊就行了。
這種做法很是受到‘機靈鬼’的歡迎,因為生產難度降低了。
十五輛拖拉機、十五輛旋耕機估計不用多久就能夠分別生產出來,還可以分別進行除錯,組裝的時候沒有精度上的要求,只要結實就好。
目前旋耕機的吊起、放下方式非常的笨拙,需要操作個十幾秒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