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個懸吊著的陀螺就能夠紡線,用四根棍子就能夠織布,獸毛和野外的麻料作物都是合適的原材料。
就算真正的布織起來耗費太多力氣,麻皮口袋那種紡織物卻比較省心,即使這個時代的原始人很笨拙,這些技藝卻在他們能夠掌握的範圍之內。
他有點糊塗自己的職責到底是什麼。
如果找不到金屬礦石,他覺得自己對生產力的發展很難再發揮進一步的作用。
除了‘大樹’,‘小樹’,‘黑子’,‘白子’,現在有更多人願意跟著他一起活動。
馬林能夠給他們出數不清的數學題。
至少在數學方面他們對馬林極為佩服。
其實這是馬林唯一的長處,在這裡卻發揮不了多少作用。
馬林並不具有多少常識,雖然比原始人強很多,但是還沒到天天都能夠教新東西的程度。
而大家想要的是更有用的知識。
他拿不出來。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一個專門的數學老師。
他有點猶豫,自己是否應該繼續出遠門。畢竟傳播技術的任務現在已經有人幫忙展開了。
已經獲得這些技術的部落會很高興的把它們傳播給自己的親戚和鄰居。
就這樣子一直傳播下去。
馬林現在被探礦這個問題給為難的夠嗆。
沒有金屬就不能耕地麼?
他覺得沒有金屬的話,大家在種植方面的積極性會變得非常的低,耕地絕對是所有環節中最累的一環。
但是考慮一下吧,如果大家養牛,藉助牛的力量來犁地,那麼一定得有金屬犁耙麼?
用木頭製作的犁能不能犁動土?
比如說,用木頭製作一個犁,用四個人拉,是否翻得動土?
他覺得翻不動,不夠鋒利,壓根就不中用。
用木頭和石頭翻地有多累,他在山溪村挖牆基溝的時候深有體會。
如果翻土太吃力,他們種植的時候就會不再翻土,只用尖木頭在地上戳一個坑,然後把種子給點進去,再蓋上土。
這樣子種植效率鐵定特別低。
一畝地能夠收上來多少穀子?
穀子的種子如此的珍貴,如果收成太差,實在是得不償失。
那麼還是有必要把地給耕的更細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