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聽得出太後所頌的,是《金剛經》裡的一段經文,皇後更加小心起來。
她先是在門口福了一福,也沒有敢去打擾正在頌經的太後,只是輕輕俏俏地進了門,微微地對著太後福了一福,然後,坐到她平日裡所坐的位子上,開始開啟自己手裡的念珠,開始順著太後所頌的經文,順了下去:
“「須菩提!於意雲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雲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雲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雲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因為經常陪太後頌經的緣故,所以,皇後對於這些經文,早已能詳於耳了。而這經文的解釋,皇後自然也是知道的。
這是在佛前的問答。還有佛的解釋。
世尊問道:須菩提,我認為所謂佛法者,就是虛幻的佛法。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聞佛聲教而證得須陀洹果位的人,能作這樣的念頭:「我得到須陀洹果了」嗎?
須菩提說:不能,世尊。
為什麼呢?因為須陀洹叫做初入聖道之流,而實際上並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虛幻中的事,什麼也沒有,只是名叫做須陀洹。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聞佛聲教而證斯陀含果位的人,能作這樣的念頭:「我得到斯陀含果了」嗎?
須菩提說:不能,世尊。
為什麼呢?因為斯陀含還須要一往天上,一來人間才能成就,而實際上並無往來,虛幻中的事什麼也沒有,只是名叫做斯陀含。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聞佛聲教而證得阿那含果位的人,能作這樣的念頭:「我得到阿那含果了」嗎?
須菩提說:不能,世尊。
214——生死一日
214——生死一日
為什麼呢?因為阿那含不必再來欲界受生,而實際上並沒有來,虛幻中的事什麼也沒有,只是名叫做阿那含。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聞佛聲教而證得阿羅漢果位的聖人,能作這樣的念頭:「我得到阿羅漢道了」嗎?
須菩提說:不能,世尊。
為什麼呢?因為實在沒有任何什麼,可以名叫做阿羅漢。世尊,如果阿羅漢有這樣的念頭:「我得到阿羅漢道了。」那就是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世尊,佛說我沒有人我是非之心,已經證得一切寂然平等的無諍三昧,在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但我不作這樣的念頭:我是離欲阿羅漢。
世尊,我如果認為自己已得阿羅漢道,世尊就不說我須菩提是喜歡無諍行的修行人。虛幻中的事,什麼也沒有,我須菩提實在沒有任何所行,只是名叫做「須菩提善歡無諍行」。
心裡默默地想著上一次大——法師所講的佛法,皇後微微地低下頭去,開始雙手合掌。
不得不說的是,雖然在當初的當初,在這後宮之中,無依無靠的皇後,只是抱著為了陪伴太後,討得太後的歡喜的心態,來陪伴太後,想要保住自己的一切。可是,無可否認的是,頌經真能使人心靜。這天長日久下來,在皇後的心裡,頌經,以及每日的功課,便猶如吃飯喝水一般,變成了一種習慣。
小小的佛堂裡,就只有輕輕地頌經的聲音,伴著嫋嫋的餘煙,在整個室內流連、流轉,而皇後早在進入這個佛堂之時,就已經放下了心裡的所有的執念,開始虔誠地念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