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劉勇送二人離宮,元晉帝將名次定奪下來。
曾濱與太傅看到前三甲之後,突然跪在地上說道:“恭喜皇上,賀喜皇上,這次春闈是天降祥瑞。”
元晉帝一怔,“天降祥瑞?這次考試,天降異象了?”
太傅笑著說道:“皇上,您欽點的狀元郎薛慎之,他可是連中三元。他出色的表現,微臣對他了解過一番,此子非池中之物,八歲的秀才,如果不是體弱多病,耽誤他科舉,只怕是十幾歲的狀元郎。說來太過可惜,差一點,他就連中六首,這可是從未出現過的事情!”
禮部尚書也很高興,“常言道:‘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一個三元,卻也是百年難得一遇。皇上是盛世明君,方才得一個得力的賢臣輔佐。”
曾濱默然,實際上薛慎之是連中六首,只是當年為保命,自降名次罷了。
元晉帝臉色沉鬱下來,八歲的秀才的嗎?
李玉珩當年十四歲的解元郎,風光無限,名動盛京。幾乎以為他會連中六首,只可惜會試發揮失常,屈居第二,殿試奪得魁首,拿下文武雙狀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薛慎之在文章上青出於藍。
賢臣?
元晉帝眼底的情緒意味不明。
——
夜空破曉。
巍峨莊嚴的皇宮,伴隨著悠揚肅穆的鐘聲響起,午門的三扇正門,東西對開的兩扇掖門緩緩開啟。兩隊身穿金色飛魚服,手持一丈畫戟的殿廷衛士,整齊劃一的從中門外的四個門洞而出,立在漢白玉鋪成的五條大道旁。
宮門外,這時已經站滿穿著朝服的文武百官,以及三百位身著深藍色羅袍的新科進士。大家心裡又激動又緊張,從這一刻起,他們正式走上仕途。
薛慎之被召進宮,被元晉帝親自策問,對自己的名次,心中稍微有底,不是狀元,便是榜眼。他在人群中抬起頭,看著象徵權利的皇宮,午門正門三個洞開的門高大無比,其中最高有十一丈高,這是歷代皇上出入禁宮的專用門。除此之外,便是皇后大婚時從此門入,再之後就是歷屆新科狀元、榜眼、探花可以從皇帝的御用道走過,一輩子僅此一次,享受讀書人一生之中最高的榮譽,光宗耀祖,青史留名。
十年寒窗苦讀,為的便是今時今日。
城門上一聲鐘響,內侍扯著嗓子喊道:“吉時到,百官率貢生覲見!”
文武百官往左側門進宮,公卿貴族往右側門進宮,新科進士從掖門入,去往奉天門。一眼便看到白玉石欄杆雕刻著騰龍,十分寬廣足以容納萬人的廣場,廣場盡頭是一座坐落在三層漢白玉高臺之上,金壁輝煌的金鑾殿!
新科進士心潮澎湃,心生匍匐,那是天生對皇權的敬畏,全都跪在大殿外御道兩邊,文武百官進入大殿。
一切儀式之後,內閣首輔裴遠從殿中出來,站立在一眾進士面前,手持金冊朗讀,“皇恩浩蕩,開科取士,為國掄才,出身莫問。今元晉十一年甲戊科殿試結束,由皇上策試天下貢士,欽賜一甲進士及第三名,二甲進士出身一百一十名,三甲同進士出身一百八十七名。”
眾人屏住呼吸,聽著裴首輔宣讀名冊。
裴遠宣讀道:“殿試一甲第一名薛慎之。”
站在兩側的殿廷衛士齊聲道:“一甲第一名貢生薛慎之覲見!”
薛慎之一怔,似乎沒有料到他被欽點為狀元,當時的情景,賀錦榮的勝算更大一點。
他側頭看向賀錦榮,賀錦榮低垂著頭,神色不明。
薛慎之跟著接引的官員走入金鑾殿,裴遠繼續宣讀第二名、第三名,分別是榜眼賀錦榮,探花裴焦。一直等到裴首輔將二甲進士宣讀完畢,眾人魚貫而入,百官一同三拜九叩行大禮,元晉帝賜下金榜,交給禮部懸掛在午門三日,元晉帝乘龍攆回宮。
元晉帝離開後,眾人相互道賀。
賀錦榮站在薛慎之的身側,他主動開口,“薛狀元,恭喜連中三元。”
薛慎之看著溫潤爾雅的賀錦榮,微笑道:“賀榜眼,同喜。”
這時,文淵閣大學士徐耒過來,讓前三甲去更衣遊街。
徐耒將他們領到偏殿,“衣物裡面準備好,各位快去換衣。”
薛慎之等人一起進去,三位宮婢捧著進士袍子,服侍他們更衣。
“我自己來。”薛慎之往後退一步,避開宮婢準備解衣釦的手,示意她出去等。
宮婢遲疑一下,放下袍子離開。
薛慎之穿上寬大的進士袍子,與其他大臣無異,腰間革帶則換成了光素銀帶,掛藥玉佩,頭上的狀元帽,左右各簪了一朵大紅花,看著十分的喜慶。他從裡面出來,看著賀錦榮與裴焦各戴一朵花,榜眼在左,探花在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