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叔!”劉備急忙從主位上下來見禮,請鄭玄上座。
鄭玄見廳中人物薈萃,也是摸不清頭腦,只是說:“聽說你改進了造紙術,發明了印刷術?能像印章一般印刷書籍,可能印刷經書?”
劉備:“目前質量還不高,需要改進,平日軍務、政務繁忙,沒半年怕是做不出來。”
眾人都是一驚,心想劉備若能印刷經書,就一定會一併附帶馬融、盧植、鄭玄的註釋,青州到時候豈不是“鄭學”一門獨大?可了不得!
“這有何難!”
鄭玄哈哈一笑,拉出身後一名略胖中年:“這是左伯,字子邑,是你東萊子民,平日常到高密與我交遊。子邑之紙,妍妙輝光,光滑如鏡。子邑之書法亦工整,聞名州郡。”
劉備拍掌大喜:“怪不得小侄找不到左兄,原來被師叔藏起來了。聽說師叔麾下子弟人才傑出,猶如孔門七十二賢才,今東萊才遭兵災,百廢待興,小侄初來乍到,府衙空曠,還請師叔推薦十個八個。”
鄭玄:“你這滑頭,在座的諸君都是大宦名士,哪裡輪得到我來推薦。”
劉備:“人是故人好,小侄最信得過師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鄭玄向周邊行了一圈禮,“我這師侄,年少氣盛,不當之處,還請諸位多擔待。”
眾人將劉備與鄭玄間的親密看在眼中,各有心思。
劉繇心中火熱,想著自己與劉備是舊識,若得鄭君推薦、或在劉備面前給個好評,定能在郡中謀一重要職務,日後立功、升職也容易些。
孫嵩想著族中有數人曾在鄭玄門下求學,登堂入室的就又二三個,一定要讓鄭玄推薦。
公沙孚後悔讓子弟學習今文經學,與鄭玄、盧植一門不對路。
滕述萬般慶幸過去擔任樂浪太守時給劉備開過綠燈。
伏完心中一沉,越發擔心因剛才的惡劣態度與劉備結怨。
同樣是州郡大吏,不知不覺中,所有人都把北海相、青州刺史等人當做空氣,把劉備當成幹臣,當成春之甘霖。太平時節,官吏之間難以分出優劣,如今青州亂起,洪災、海侵、兵災接踵而來,誰能做事情,誰能救急難,誰在裸泳,誰只會動嘴皮子一望可知。
鄭玄的出場,不知不覺間,抬高了劉備身價,緩和了劉備與東萊、北海世家豪族的緊張關係,拉近了距離。在場者陸陸續續認捐超過5萬石糧食,市價超過1000萬,暫時解了流民燃眉之急。
投桃報李,在鄭玄的點評或推薦下,劉備上書推薦劉繇為昌陽縣長,新徵闢了公沙孚侄兒公沙盧,東萊左伯,孫嵩族人孫邵,鄭玄徒弟孫乾、劉熙、郗慮、國淵等人為諸曹掾、佐吏。
劉繇不必細說,歷史書上的揚州牧,小霸王孫策不至,袁術、孫賁、吳景對之無能為力。公沙孚兄弟五人號稱“公沙五龍”,個個任職郡縣,公沙盧作為子侄一輩中的傑出者,家學淵源,做個縣長應能勝任。孫邵劉備沒聽說過,鄭玄贊之為廊廟才,孫嵩評價孫邵博學篤行,嚴謹周密,肚量頗大。
孫乾,字公乾,北海國人,歷史上就跟著劉備,出使袁紹、劉表,皆能不辱使命、達成協議,雍容風議,見禮於世。郗慮,字鴻豫,兗州山陽郡人,記憶超群,反應敏銳,善於辯論,言辭犀利。國淵,字子尼,樂安郡人,嫉惡如仇,節儉樸素,最近正深研農家著作,身體力行,躬耕田畝。
最奇怪的是北海劉熙,字成國,世人多求當大官,劉熙卻要求當小官、當閒官,俸祿夠一家人吃飯就行。鄭玄稱讚他文理深奧,仔細入微,耐得住寂寞,能繼承衣缽,開一派先河。劉熙立志以楊雄的《方言》、許慎的《說文解字》為榜樣,正在寫一本從語言聲音角度推求字義由來的著作,鄭玄暫為之取名為《釋名》。
喜歡漢起請大家收藏:()漢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