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東萊北海世家豪族的自私自利言行,劉備十分憤怒,怒斥他們過河拆橋。
“伏家佃戶數千,堡塢堅固,黃巾若來,我自當之,何須君侯!”伏完說罷拂袖而去。
“不其侯,留步。”滕述急趨將伏完拉住,“即使真要走,也把話說完啊。”
“哼!目光短淺!”劉繇斜看了伏完一眼,上前而拜,“君侯解牟平之圍,牟平縣劉家等願意貢獻3千石糧食為軍資。”
伏完皮笑肉不笑地說:“給劉府君面子,本侯亦捐1百石。”
太守一般尊稱府君,劉備有靜海鄉侯之位,故眾人皆進一步尊稱為君侯。伏完口稱府君,意在提醒伏家是不其縣侯,比劉備的靜海鄉侯大得多。
劉備:“不其侯捐獻太‘多’,本府收受不起。前些日子黃巾十萬眾圍困昌邑,本侯一戰破敵。不知道不其侯遇到十萬黃巾,想用多少糧食來招募徒眾,或是捐獻多少糧食給黃巾買命?”
伏完聽明白對方話中威脅之意思,臉上陰晴不定。若是數千黃巾圍不其,伏完還真不怕,要真有數萬,誰心裡也沒底,腳下也就停步。這事很好打聽,滕述等就是北海人,稍微一問即知,也不怕劉備唬他。
公沙孚、滕述等沒有再理會伏完的猶豫,而是代表各縣認捐,都不在二千石以下。
伏完這才發現問題,公沙家是北海國膠東侯國人,滕述是北海劇縣人,兩人根本沒有給東萊太守劉備捐糧食的義務。莫非黃巾十萬眾圍困昌邑是真的!
伏完躲到一旁,拉住好好先生北海安丘人孫嵩詢問。
孫嵩:“不其侯不知道?天大的事不知道?”
伏完臉上有些發燒:“去了一趟雒陽,回來路上採買些糧食,青州的事反而不清楚。”
“那我給不其侯講講。”
孫嵩彷彿沒有看出伏完的自抬身價,語氣中帶著一絲得意,他學問中上,算不得突出,以樂善好施,提攜相鄰著稱,曾經冒著破家滅門的風險窩藏重犯趙歧,又曾資助過鄭玄,因此名聲大振,位列青州名士。孫嵩還給邴原寫過介紹信,因此在東萊郡諸官吏心目中地位超然,能得到許多內情,號稱全知道。
孫嵩將張饒、管亥、昌霸等人如何搶劫、圍城,北海太守如何束手無策,劉備如何救援。。。撿重要的講了一遍,語重心長地說:“青州缺糧,不其侯捨不得我也能理解。可靜海侯要的是軍糧。當初救援時,靜海侯沒談條件立即就來了,如今有困難,我們北海人也不能忘恩,否則下次亂起誰來救我們?”
1石200錢,2千石就是40萬錢,伏完沒有親眼見過鋪天蓋地的黃巾,無切膚之痛,始終猶豫著下不了決心。
這時,門口傳來吵雜聲,圍觀的世家豪族代表們自動分開。
眾人都納悶誰這麼大的派頭:“莫非州刺史焦和到了?”
一名葛布方巾的老者大步而入,他衣著普通,可是府衙中幾乎所有衣著華貴的人都向他下拜。
“鄭君!”“鄭博士!”
來人乃是關東第一巨儒,大漢古文經學第一宗師,鄭玄,鄭康成!
鄭玄有杜密故吏杜密與李膺同為陳蕃之下的黨人核心,病稱‘李杜’)、馬融之徒、大將軍屬吏、三公屬吏、博士等多個頭銜。黨錮解除後大將軍何進曾經多次徵辟鄭玄,鄭玄只與何進見了一面,以示尊重,第二天就不告而別,三公兩次徵辟則根本不去。
今年,在大將軍、三公推薦下,皇帝劉宏徵辟陳紀、鄭玄、荀爽、申屠蟠、襄楷、韓融等十四人為博士,陳紀、鄭玄分別都寫了謙卑的奏章,表示願意接受徵辟,可惜遭父喪守孝不能行,待守孝期滿再赴雒陽。
皇帝也認可,表示待三年孝期過了再行徵辟,因此世人都尊稱一聲“鄭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