榷場每年會在冬季封雪期過後重開, 規章制度亦是每年修訂一次,每四到五年大改一次,當然,這種改變約束的都是自家人, 這倒不是什麼窩裡橫, 而是因為管到對方身上,只怕沒預先開個大半個月會議是搞不定的。
但是貿易這種東西,己方的政策也會大大影響到對方。
譬如今日諸位在商議的便是調整部分貨物稅收的問題。
如今大宋的貿易稅法會採用的是預收方法,貨物在進入榷場之後前所有貨物都會被預先報稅,而等到後來若是有沒有售出的貨物, 這部分稅款再給予退回。
同時,購買的大遼貨物必須要運送到專門的地區進行報稅。
也就是說,榷場就類似於低配版免稅店的場所, 在此場地交易不用繳納稅款, 但是進入國境線便需要補充繳納, 根據進口的貨物不同,稅率自然不同……
各個貨物的稅率,其實就能看出國家的政治傾向。
比如今年, 這位三司的官員昂首挺胸提出的, 便是給進口玻璃降稅的提案。
場內眾人議論紛紛。
汴京城內最近對於玻璃的需求量大家看在眼裡, 雖然對於這些站在朝堂上計程車大夫們來說,就審美傾向來說他們還是更加喜歡瓷韻這類, 但是玻璃因為其略帶浮誇的美感以及實用『性』也的確被證實。
——最重要的是這種美感很吸引女眷們的喜愛, 女『性』似乎天然得就更欣賞這類亮閃閃的美麗。
而且玻璃也的確有其優秀的實用價值。
譬如如今玻璃最流行的使用方法一個是作為提燈, 另一個就是在戲臺子裡頭,劇組透過選用不同顏『色』的玻璃罩子便可以『操』控場內的氛圍。
過去的玻璃諸人追求透明白,但是現在彩『色』玻璃居然也漸漸有了市場,一時之間從汴京城開始輻『射』開的影響圈子照『射』到全國,雖然汴京的漕運未開,但是旁的地區的玻璃作坊在過年之後都已經開始行動了起來。
如果降低榷場的玻璃關稅,毫無疑問國內剛剛興起的玻璃製造業市場會遭遇到舶來品的衝擊。
畢竟單論起玻璃製造業,大宋本地的玻璃本就比不上大遼和大食的玻璃器,北方又比不上南方,就內地產業保護原則而言,大家應該都是要拒絕的。
但是此時此刻,這一條例被默不作聲得透過了。
眾多臣子的視線瞟了一眼堂內架在燭臺之上的玻璃罩子,對於帝王的暗示心中均是有數的。這些人有部分知曉帝王的意圖,但是大部分卻並不知曉,但是他們出於自己的官場直覺,亦或者是出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需求,竟是全票透過了這一議論。
接著下一個議題,便是討論豬肉的出口。
豬肉和羊肉作為大宋和大遼之間互相交換的一種肉類物資,彼此之間一直控制著數量,遼出口多少羊肉,宋就出口多少豬肉,可謂寸步不讓,但是今日下頭居然題詞曰建議放開出口?
臣子們議論紛紛,立刻就有人表示反對,他們的理由非常簡單——沒有那麼多母豬。
對此,主要負責農業的工部尚書越眾而出,他面『色』肅然,視線明明堂堂,躬身曰“陛下,臣等已然掌握劁豬之法,且已然證實,此法大善。”
在過去的小半年裡面,朝中大臣們在官方亦或者是私底下場合,基本都或多或少得吃過了豬肉,雖然心中已然覺得這肉上不得檯面,但是偶爾改改口味亦是無妨。
因為烹飪方法的改變,使得他們對豚肉的接受度高了不少,偶爾也是會特地購買些豚肉打打牙祭——
然後這些臣子就聽到了這位新上任的工部尚書說出了很可怕的話。
供應汴京城的豬肉屠宰場,在半年前就開始嘗試劁豬,而小豬養了約莫半年就能吃,也就是說近斷時間內京中諸人吃到的豬肉基本都是劁過之後的。
工部尚書侃侃而談,將劁豬的好處給說了明白,尤其提到劁過的豬長的快,容易出肥膘,肉香腥氣輕。
最重要的是,以後這些公豬也可以出口了。
母豬留在國內生小崽子,劁過的公豬送出去創匯換羊肉,豈不美哉。
其中更為關鍵的是,我大宋可以養出幾萬石豬來,你大遼能養出幾萬石羊來供給交易嗎?一頭豬約莫有兩百餘斤,一頭羊又有多重?
想要吃豬肉,那麼遼國要麼養更多的羊,要麼就用旁的來交換。
穩賺。
趙禎聽聞這位尚書所言微微一笑“遼使今年新年時節還來求朕多放些豚肉出國……既然這公豚這般好……便也與吾兄國共享之。”
眾位臣子面『色』一陣扭曲,片刻後他們都『露』出了心照不宣的笑容。
倘若豬羊貿易可行,汴京城內的羊肉也將要大幅度降價。
一旦農戶們發現養豬的利潤漸漸高了,羊的利潤低,便自然而然會選擇養豬。豬佔用的資源要遠遠小於羊,養羊的場地就可以漸漸收回養更為嬌氣的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