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是最優的結果,亦是他們最終的目的,想要達到這個效果還需要各方面權衡和指引『性』『操』作。
戶部的尚書在此時又提了一句,民間如今出現了許多以豚肉為原材料的醃製品,這些東西似乎很是得到遼國使臣的喜歡,是否將其也加入榷場購物大禮包?
趙禎視線橫掃臺下,便見這戶部尚書眼觀鼻鼻觀心,言曰:“臣倒是知曉平南王的鋪子裡頭有售賣一名為王腿之物……各國使者均是極為喜歡……”
他話說一半,樞密院掌印自然要站出來稟報“稟陛下,各國使者卻是對其很有好感,只是南王當時並未將這南邊帶來的火腿正式售賣,使者們的反應要說是好奇多……還是真心喜愛的多,倒是一時不好說。”
被莫名牽連的夏安然眼睫微眨,他垂下的眸子往右後方掃了一下,沒看見這位樞密院之人的相貌,也就一時無法判斷此人他是否認識,但是此人為他解圍的姿態卻極為明顯——也有可能不是出於本心為他解圍,只不過是趙禎下了令。
夏安然可以感覺到此時朝堂上的眼神都投到了他身上。
若說本來,這事也和他沒有關係,大宋外貿大禮包與他何干,他又不賣不產這個,為什麼會有人突然針對他,這一點讓夏安然有些不解。
但是不解歸不解,不過水來土擋罷了。
他視線掃過手中空無一字的笏板,微微一笑。
這位年輕的平南王右跨一步,出了宗室隊伍立在了堂中,他本就排位站在眾人之前,這麼一站,後頭的臣子都只能看到這位穿著親王常服的男子昂首於人前。
“陛下,臣有本奏。”
夏安然恭恭敬敬得按照規矩躬身,等趙禎揮手示意准奏之後方才直起身來,他也不看笏板,視線明亮,姿態秀異,身骨筆挺,腰肢纖細,看著就叫人賞心悅目。
就是出口的話難聽了些。
夏安然一開口便石破天驚。
他絲毫不轉彎,亦是不婉轉得說道——“諸君只知其一,不知其後。想來各位並不知曉遼使吃到火腿後的具體評價為何?”
“他們言曰——此可藏。”
“諸君光知曉諸位使者看似喜歡此物,卻不知他們為何喜歡。”
“北地苦寒,封凍期長,若遇寒冬糧食儲存不夠,畜類在冬日亦是會大幅度掉膘,故遼人有秋日宰畜製成乾肉的習慣,其製作方法為捶打肉類,使之成肉乾或松狀,期間損失頗多。火腿製作於南地,一來為防腐,撒入大量的鹽,二來其自然懸掛,一扇豬肉製成後損失不過三成。”
他話沒說完,趙禎的眉頭便僅僅皺起,年輕的帝王已經從他的弟弟的話語中聽出了其中的意味。
毫無疑問,夏安然絕對不支援出口火腿。
不光是不支援火腿,還包括一切的醃製品。
其原因就在於在後世中國鹽滷礦分佈圖中,我國的鹽礦除了在遼國的蒙古地區有一部分,絕大部分都在宋國的境內。
所以夏安然基於他印象裡面的這張鹽業地圖,可以判定遼國總體來說,其實是缺鹽的。
雖然不至於缺鹽到必須依賴進口的程度,但是絕對不至於像宋國一般廉價,畢竟遼國的帝都在靠南地區,而他們的鹽礦基本集中在北部或者東、西部,這一部分的運輸距離和人力消耗必然不是一個小數字。
之前他亦是有調查過遼國的鹽業走私情況更是證實了這一點。
更何況北方地區到了冬天室外環境就是天然大冰箱,他們並不需像南邊一般浪費大量力氣在醃製肉類上頭。他們的低溫也沒有能夠讓微生物活動繁殖的優秀空間。
直到現代,醃肉製品依然是南方的天下。
現代有暖房尚且如此,何以談的千年以前?
夏安然抿嘴一笑,眸中卻全無笑意,他不知道這個戶部尚書是故意亦或者當真不懂,只是從經濟出發也好,從戰略出發也罷,無論哪一種都足以讓他對這種絕對不應該犯的錯誤而心頭火起。
“陛下,一塊醃肉足夠成年人數日不必攝取鹽分都能保持體能完備了。”
他這一句話出口,立刻有幾個臣子相繼出列,實名反對出口火腿,不光是火腿,臘肉、醃肉均都加入了出口黑名單上頭。
最後戶部尚書亦是承認了錯誤,並且平靜退回原位,他神『色』平靜,似乎完全不因為這樣一番情狀感覺有絲毫的彆扭,就連目光都平平穩穩,只叫人實在弄不明白此人心中所想究竟為何。
然後話題又轉入了一個全新的話題點,那便是茶葉的出口。
北方人多以肉食,他們對茶葉的依賴度非常大。宋國每年的茶葉出口量和收益就能佔據總收益的大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