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他們實在不能明瞭為何城主會在此之前先行拋售,只為屯買糧食。
去歲又不是災年,年景不錯,莫非城主預先料到今年將會起災禍?
只是白雲城人們對葉孤城的信任充足,故而眾人雖不解為何他有此舉,卻也能夠表示明白,並且付之於行動。
於皇城司人看來,卻是知曉為何。
因為葉孤城生怕自己所圖失敗會殃及白雲城眾,所以預先屯糧、鹽、等生活必須物資,朝廷即便有令攻下白雲城,但是介於此僅為洩憤之舉,自不可能發動大兵,飛仙島附近暗流眾多,只要白雲城諸人避之不出,又無人指引,想要攻入絕非易事。
大兵南下,每次軍費開支巨大,只需撐上一年半載,朝廷自會退兵。
即便這件事和平南王沒有關係,這一小小的舉動已足夠讓皇城司關注到葉孤城了。
既然注意到了葉孤城,那麼再將視線放到葉孤城最近的大舉動——即同西門吹雪的約戰也並不難。
中秋之夜,紫金之巔,雖說紫金應是南京紫金山,同汴京看似毫無關聯。
但是,紫——紫宸帝星。
禁——萬物之禁入,又有宮禁之稱,若是將之勉強理解紫禁即是帝宮也可解釋的通。
紫禁城的名稱本就取自此意,先有紫禁,才有紫禁城,而非先有紫禁城方才出紫禁二字。
咬文嚼字將這二字強行牽扯皇宮也不難,只看有沒有人能夠想得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事實是,真的有。
那人便是夏安然挖出來的那一小吏。
此人來頭其實不小,他姓寇,為前任三朝元老寇準家中小孫。
寇準當年遭王欽若迫害,雖朝中有王相為其求情,還是被劉後貶去了雷州任軍,他本鬱郁,卻忽然發現家中小孫子天資聰慧,小腦瓜轉起來特別快,老人一個興奮,就將當時才十來歲的小少年帶在身邊培養。
這一培養,就養出了一個少年英才。
後來隨著仁宗漸漸握權,在王旦的努力下,丁謂、王欽若等臣被仁宗排出中樞,寇準被再次召回,只是此時寇準已經是花甲之人,朝堂上又是其同期兼亦敵亦友的王旦掌權,他雖掌不得實權,日子過得也不錯。
加上家族中出了一個好苗子讓寇老爺子逢人就嘚瑟,終於將小寇嘚瑟到皇帝面前了,對於這位三朝元老,趙禎對他也十分尊敬,對於小寇也是充滿了期待,又聽聞小寇想要參加常試,便並未封蔭,誰知說來也巧。
那日皇城司的大佬在出宮路上見到了也準備出宮的小寇,立刻端起了慈祥的笑容,從袖兜裡頭掏出了糖果塞給小寇。
面對這一路數小寇自然毫無防備,未入官場的小白麵粉遇上不知道炸過多少次的老油條自然毫無還手之力,不過三兩句便被套了話,七八句便被『摸』了底。
大佬半開玩笑半認真得將最近困擾他們的“紫金之巔”神仙對決給說了,也不知那一刻是大佬口齒不清還是小寇跟著他祖父學了一口山東話的鍋,總之,小寇第一時間將其理解成了紫禁之巔,大驚曰“竟是要在宮闈相鬥?陛下怎會允許?”
如此謎題方被解開。
紫金,紫禁一字之差,當時定下約定之時又是口口相傳,並未留紙條,不過是因為確有紫金山此處,又因其亦是種滿梅樹,也符合西門吹雪喜梅的設定,故而眾人便理所當然將之定位了紫金二字罷了。
事實究竟為何,只有這兩個劍客可知。
這一下整個事情就都串了起來。
被買通的宦官,兩大劍客約戰宮闈,一模一樣的南王世子,已經足夠串起一場大戲。
今日趙禎來尋夏安然的目的便是請他再熬上數月,莫要和八王爺家的相認,他打算甕中捉鱉,來一出局中局。
面對夏安然那烏溜溜的圓眼睛,趙禎輕咳一聲,默默得從袖中掏出了一疊地契“弟啊,阿兄這次來,還給你帶了王叔託我送來的東西呢~”
喜歡我在故宮裝喵的日子請大家收藏:()我在故宮裝喵的日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