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媽媽見了說:“黃老師,吃這種肥膩的花腩肉有個技巧,只咬一點點無法嚐到肉的彈性和香糯,必須一整塊放入嘴裡,讓油在口腔裡爆開,齒頰留香。”
黃老師汗顏,真的假的,輕輕咬一口,他都覺得會膩啊,還要全放?
他問:“我怎麼發現你們的菜都挺油膩的,瞧這雞也是,一般雞皮下面的肥膏都會去掉啊。”
陳媽媽解釋說:“客家菜的口感偏重,喜歡‘肥、鹹、熟’,這和我們的生活習慣、氣候有關係。畢竟我們耕山住山,要經常勞作,肉卻不多,肥膩一點的食品能充飢;
至於‘熟’,我們山裡隨處都有柴木,用著也很大方。這裡的環境你也知道,又溼又熱,食物多放一會兒都怕長菌,所以客家人是覺得食物烹得越到火候越香越安全。”
黃老師點點頭:“這就很好懂了。。”
“是啊。黃老師吃得慣嗎?”
“嗯嗯,都能習慣,都很好吃。就是這塊肥肉,我還要給自己打下氣才敢嘗。”
陳遂興聽得都大笑起來:“這也需要勇氣?”
陳媽媽也很樂呵:“你看著肥而已,其實我早把一部分肥肉煎出了豬油,用來炒青菜了,沒有很肥。”
黃老師驚訝道:“還能把豬油煎出來?”
“當然啦。我嫁到這裡之前,吃東西也挺清淡的,來了以後發現豬肉都是以肥為主。雖說入鄉隨俗,可是多吃還是膩。於是我每次都把豬油煎出來,再用來炒菜。”
“阿姨好聰明,省了買油的費用。”
陳媽媽汗顏,這哪裡聰明瞭,估計習慣了廚房活的婦女都知道。
這個黃老師是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年輕小夥子啊。
葷素搭配,黃老師可沒忘了吃青菜。
“青菜香甜可口,就是油太多。”
黃老師想起陳媽媽剛剛說的,他們做菜習慣是要肥,哎,青菜也放這麼多油。
陳媽媽說:“這是剛剛豬肉裡煎出來的豬油。我們客家人有個說法:禮多人不怪,油多菜不壞。不醃製的時候,就會多放油,這樣菜也可以放得久。”
“你們都不買油嗎?”黃老師很好奇,能天天買得起豬肉,那他們家經濟條件不差吧。
“我們有花生田,會自己打花生油,不用買。不過有豬肉的情況下,我會直接把油煎出來。”
黃老師明白了,他心裡琢磨著,有田有地,應該生活不差,看來陳遂興能繼續讀書了。
又吃了一口青菜,夕陽光照在黃老師油油的唇上,鋥亮鋥亮。
黃老師能感覺到自己的嘴角快要滴下油了,慌忙地看著四周要找紙。
陳遂興眼明手快遞過去:“老師給。”
“謝謝。”
陳媽媽見黃老師微微發窘,解釋說:“我們做青菜有個特點,就是下鍋以前,會給每片菜葉子塗上一層油。所以你才會吃得滿嘴都是。”
“全都塗上一層油?功夫這麼大?為什麼啊?直接鍋裡多放油不行嗎?”
“不行的,直接放進去青菜容易蔫。你看我炒的青菜,不覺得水靈靈,還反光嗎?再說這個做法其實很簡單,把油倒進去,用手抓勻就可以了。”
喜歡柳暗花明客家村請大家收藏:()柳暗花明客家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