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給各個頻道下達廣告創收任務。全臺各頻道、部門職工的工資按完成廣告任務的比例發放。
第五,取消按職稱核定發放工資,一律按照所在崗位的工作定薪。
安西電視臺又一次像炸開了的鍋。
無巧不成書,安西電視臺的每一次炸鍋都與劉紅有關。
電視臺的職工吃慣了大鍋飯,高枕無憂,安於現狀,而且在社會上地位比較高,一向自我感覺十分良好。如今劉紅卻要搞雙向選擇,讓他們像市場上的騾馬一樣被別人挑選!理所應當穩拿到手的工資要重新分配,還要自己出去拉廣告。
為什麼?
憑什麼?
想要幹什麼?
面臨空前絕後的生存危機和奇恥大辱,電視臺的職工慷慨激昂,憤憤不平,幾乎一邊倒地反對劉紅的改革方案。
劉紅一時間承受了巨大的思想壓力。
職工們吵吵嚷嚷了幾天,發現沒有什麼效果,再四處一打聽才明白過來:人家劉紅是帶著尚方寶劍來的。有市委主要領導的堅強支援,自己再鬧也是螳臂擋車、無濟於事。
接下來,職工們陷入到無可奈何的沉默之中。
在劉紅的親自策劃和運作下,安西電視臺的改革掃蕩阻礙,砥礪前行,乘風破浪,勢不可擋。
中層幹部的上崗競爭首先開始。
根據方案,參與競爭的人員要發表10分鐘的演講,闡述自己的管理理念,然後由臺領導和職工代表給他們打分,其中職工代表打的分數佔總分的70,臺領導的佔30。最後按照分數高低聘用幹部。
從分值來說,職工代表的分值佔到絕對優勢,充分顯示了職工代表的權力。職工們發現自己一下子成為了決定幹部的主人,電視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短時間內變大增強了。
中層幹部的競爭上崗順利結束了。董小麗、丁巖、曉月、馮琴等一批業務強、服從大局的職工走上了部門的領導崗位。董小麗擔任新聞頻道的副總監,負責全頻道的廣告經營。丁巖擔任由原業務部改名為總編室的主任,馮琴擔任副主任。曉月擔任專題文藝部的主任,小郭擔任了副主任。遠山也成為了播音組長。
劉紅也保留了一些前任臺長餘思維重用的與自己的關系不太密切的幹部,例如楊麗繼續擔任組長,享受副科待遇。她的心中非常清楚,電視臺畢竟是業務單位,需要懂業務、能力強的人來挑大樑。新上任的領導對前任領導的下屬趕盡殺絕的辦法,對自己的主政沒有一點裨益。
一些工作能力不強、工作不到位而且還不服從大局的幹部自然而然地落選了。理由也很簡單,職工代表和臺領導給他們打的分數不及格。
楊麗是個有心人。她根據公佈的成績對比以後發現,同樣競爭專題文藝部主任,職工代表給自己打了68分,臺領導卻給自己0分,最後得分68分。職工代表給曉月打了40分,比自己少28分,臺領導卻給她打了30分,最後得分70分,超過了自己。原來一個人是否成功當選,決定權歸根結底還是在臺領導的手中。
楊麗氣得兩隻眼睛直冒金星:劉紅,你太歹毒了!明明自己操縱了一切,還要讓職工代表背上罵名。
全臺職工的雙向選擇也很快完結。
職工中有的繼續留在原崗位,有的調整到了新的崗位,各自有了自己的工作崗位,於是各就各位安心地幹起了工作。
絕大多數職工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只有幾個平時人緣不好、業務水平不高、責任心不強的職工落聘了。他們整天哭哭啼啼地找劉紅反映情況、訴說委屈,同時也到處找關系為自己說情。
劉紅鐵面無私,堅決按照改革方案處置落聘的職工。
看到劉紅的改革真槍實彈、刀刀見骨,電視臺的職工這才真正感受到劉紅的威嚴和果決,或多或少地收斂了平時散漫的工作作風。
劉紅為了顯示自己作為領導的大度和風範,恩威並用。她對播音員做了令人佩服的安排。雅蘭因為年齡偏大的原因調整到總編室當節目編輯,杜娟轉崗成為專題文藝部的編導,社交廣泛的東方則到新聞頻道做了廣告業務經理,輔佐董小麗。
劉紅新招了一批廣播學院播音主持系的畢業生,擔當起新聞主播。
年輕的面孔,蓬勃的朝氣,亮麗的青春風采,讓安西電視臺的熒屏煥然一新,引起了市委和觀眾的熱烈反響。
值得一提的是,劉紅雖然高升為一臺之長,行政事務繁瑣複雜,各種會議接連不斷,但是她依然在百忙中擠出時間,堅持在每週的星期一和星期六主播《安西新聞》。如果平時遇到重大的時政新聞,她當仁不讓,親自上陣。
電視臺的臺長親自主播新聞,劉紅卻輕而易舉地做到了。這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
勇為人無,敢為人先,驚世駭俗,石破天驚,這就是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