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口掛著棉簾子,掀開簾子開啟門,客廳裡對著門的是一面繡著“四君子”的屏風,阻隔開視線,也抵擋了門口穿進去的寒風。
她什麼都看不到。
不甘不願的將託盤遞給了小小:“你當心點,這可是上好的大麥茶。冬日裡喝點可以暖和身體,還能調節腸胃……。”
她很想讓裡頭的小老爺也聽一聽,讓他知道知道,她萱草對他的關心。
“知道了。”小小不耐煩聽她說那麼長的話,幹脆的端了託盤進去,守在大門口的兩個常隨立刻關了門,放下棉簾子,免得寒風吹進去。
屋裡的吳有為,一點沒有將門口萱草的話聽進耳中。
他還在看那些批註,原主一看就是好孩子,只可惜,他卻覺得他這個論語批的還不夠徹底。
要是他的話……。
“小老爺,點心,茶水!”小小將託盤放在了案幾上:“今天竟然是乳餅和小米碗糕哎!”
“是嗎?”吳有為坐了起來,看著眼前的託盤,裡頭兩個純白瓷的盤子,一個裡頭是乳黃色巴掌大的小餅,有六個,淡淡的羊乳香味兒;一個裡頭扣了八個小米碗糕,摞起來看著不少,其實是中空的,有那麼點像是蛋撻,米香濃鬱。
“這個是乳餅,這個是小米碗糕。”小小指著點心流口水:“我以前只看過,沒吃過。”
“那現在你吃到了。”吳有為拿了一個乳餅,一個小米碗糕,放在小小的手心裡:“吃吧。”
“嗯!”小小珍惜的吃了小米碗糕,米香帶著一點甜。
吳有為吃了個乳餅,和現代的乳餅不一樣,這是真正的鮮羊奶做成的乳餅,用杏仁煮過,去了腥羶味兒之後,這乳餅的奶香裡帶著淡淡的杏仁兒味道。
小米碗糕也吃了一個,都不錯。
倒了一杯茶出來,因為是孝期,他們家不能有紅綠茶,只能喝白開水或者是小麥茶,大麥茶。
雖然不是茶水,不過這個東西挺助消化的。
他吃過飯,又吃了兩個點心,在榻上躺著不動彈,還真需要點助消化的東西。
“小老爺,您怎麼不吃了?”小小吃過了點心,看著點心盤子流口水。
“我吃過了,你想吃就吃。”吳有為又拿了個乳餅給他:“多吃點奶製品好,長個頭。”
“是嗎?那小的一定要多吃。”小小繼續抱著乳餅啃。
“都吃吧,如果口幹了,就喝茶。”吳有為看著這孩子笑的很開心,當時他剛醒過來,就這麼一個人守在他身邊,或許是雛鳥情節吧?他把這孩子當成自己的救命恩人一樣,他現在是有能力了,帶著這個小家夥兒,不讓他受人欺負,還是能辦到的,想吃想喝了,就提供給他吃喝。
現在只能盡自己最大的能力,讓他過得好一點。
“嗯!”小小感覺自己這兩天日子過得好像做夢一樣。
吳有為繼續收拾一些原主的書籍,收拾完了之後,他留下了一本《孝經》。
《孝經》是古代儒家的倫理著作。
儒家十三經之一。
傳說是孔子作,但南宋時已有人懷疑是出於後人附會。
清代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中指出,該書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遺言”,成書於秦漢之際。
自西漢至魏晉南北朝,註解者及百家。
明朝這個時代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註解,宋代邢昺疏修正的版本。
他守孝,而且是重孝,這個時候看什麼書都不合適,只有看《孝經》,才讓人沒話可說。
《孝經》,以孝為中心,比較集中地闡述了儒家的倫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規範,“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
指出孝是諸德之本,認為“人之行,莫大於孝”,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