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其它小說 > 與骨為謀 > 第67章 治病救人,只是為了積陰德

第67章 治病救人,只是為了積陰德 (第2/2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豪門配腹黑:王爺,太妖孽 鬥羅:從深海魔鯨王開始興風作浪 後宮混口飯(卷一) 攝魂王妃 重生之國民婚寵 原始英雄紀 國民初戀太撩人 俠女當道:師兄太撩人 月魔琴仙錄 離離樹上花 異界卡牌,開局選青眼卡組 重生一夢:豪門天價妻 海賊之厭世之歌 閃婚後,裝窮老公線上掉馬 穿越火線之AK傳奇 買個老婆餅當老婆 穿成女alpha後的荒謬生活 誤入風塵的愛情 孫悟空的悲傷 疾風掃劍錄

二麻子瞪大眼睛,不敢相信,連翹當真會把通絡針傳授於他。

他雖然只是北疆一個赤腳郎中,通絡針的名聲他還是有所耳聞。今天他不得得已親眼看見,還能得到真傳,真是祖墳上冒青煙啊。

就連王良,都感動得眼睛泛酸。

連翹沒有再多言,施針時需要全神貫注,除了要有內力還要有巧力。她一邊施針,一邊將其中奧妙和技巧告訴二麻子。二麻子天生記性好,他將這些一一記在心底,有所心得。

“二麻子!放血!”連翹艾炙完之後,再下三針,她見王英突然臉上潮紅,直冒虛汗,隨手扔去一包銀針給二麻子,指著王英的手示意他放血。

二麻子從中抽出一根銀針,抓起王英一隻胳膊,施以推拿手法將胳膊上的血全部捋到手腕之處,掐住,再推到指尖。

眼看那指尖變得通紅,慢慢鼓起來,二麻子手執銀針,將五根手指各戳了一個洞。

只聽到啵啵幾聲,銀針所戳之處流出來的血竟不是鮮紅色,而是半凝固狀的烏黑色血塊。

這血黑如木炭,因為太過濃稠竟滴不下來,銀針抽出來時還有血絲粘在上面。王良從來沒有見過這種血,嚇得當場跳了起來,指著滴在地上的血結結巴巴的問:“這這這!怎麼會這樣!”二麻子沒有空跟王良解釋,連翹也沒心思去說明這烏血的來歷。她見王英指尖上仍然有血塊堵著不能流出來,只好在王英的肩勁以及胳膊處分別紮了十六針。

王良看傻了眼,他見自己妹妹幾乎成了刺蝟,又是心疼又是難受,急得真搓手。

“王大哥,別傻站在這裡,快點去準備熱水,給小英敷手,加速血液迴圈,才能把她腦子裡的淤血全部化去!”連翹急得大叫。

王良趕緊去端熱水,他回來時,看見二麻子正滿大頭汗地用力擠著王英的指尖。那力氣,幾乎可以把王英的手指折斷,但王英一點痛感都沒有。

她的身體開始輕微晃動,好像要昏厥過去。

“王大哥,快點把所有的毛巾都敷在小英的頸肩之上。”連翹交待完之後,把王英交給王良,自己來到王英另一側,接過她的手開始幫她擠血。

血塊堵在那裡不出來,連翹和二麻子無奈只好再戳兩針放血。兩人如法炮製,直到十指上的烏血全部逐漸變成鮮紅色,連翹才收了針,將已經半昏迷的王英扶到榻上休息。

“這是小英腦子裡的淤血!”二麻子打掃地面時,看著那些烏血,嘆道:“這些年我也想盡辦法給小英去淤血,什麼辦法都試了,唯獨不也用這招。通絡針果然名不虛傳!”

連翹聽見了,只是笑笑。她來到桌前,斟酌了會,寫了幾個藥單。二麻子走過來看了看,見挑不出毛病,連連叫好。

王良見王英似是熟睡,這才放心。他聽到二麻子叫好,走了過來,問:“這是給小英的藥方?”

“這幾幅,是我離開後小英吃的。這幾幅,是萬一以後小英再犯瘋症時穩定病情用的。這幅,是平時給她補身體的。”連翹仔細交待清楚之後,見王良面露感激之色,怕他會說些肉麻的話,趕緊擺手說道:“我爹說過,我們整天在死人身上動刀子難免有不敬之意。有空多做些善事,積積陰德,萬一哪日我們身遭不測之時,還能留個全屍。”

王良剛到嘴邊的話,因為連翹這“留個全屍”四字全給堵了回去。他憨厚笑笑,撓了撓頭,問:“那小英……”

“用通絡針配合放血的療法雖然簡單有效,但如果放血的次數太多對病人會造成二次傷害。我已經小英腦子裡六成的淤血全都逼了出來,二麻子已經學會了我的通絡針,後面幾天他可以單獨施針,應該還能逼出兩成。剩下的兩成淤血在小英在腦子裡淤積時間太長,已經粘連在腦裡,不易強行逼出,只能讓其自生自滅。”連翹說完這話後,開始喘氣。

雖然剛才施針時,她利用艾炙代替內力,但幹這事不但是個腦力活還是個體力活。連翹連續施針時過於緊張,現在放鬆下來,才覺得累。

連翹在施針時發現王英的胸口和手掌上都有奇怪傷痕,她看見時心裡已經有了猜測,但她假裝不知,既不想去了解也不願意去細想。

連翹有意避開不去提這些,仔細交待王良一些注意事項之後,抹著額頭細密汗珠,說:“我有些累了,要回馬車裡休息休息。明天,我會用別的辦法幫小英活血,通絡針斷然不能再用了,我能做的只有這些……小英的瘋症能不能好,只能聽天由命。”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滿級大佬穿成農家惡女 下一站隱婚 花開半世 接招吧,面癱總裁 疑是春閨夢裡人 站住我看見你了 鬥破面具人 男主的職業素養 誘我入局 青玉案:大理寺女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