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姜曉洛已經不上班了,他忙著收拾行裝。工作了這麼多年,雖然是單身,但也積攢了不少家當。首先是書,日語辭典、英文辭典自然是要留下的,有好幾本日語辭典還是那年給閏處長搬家時送給他的,英文辭典不論是工作還是譯稿都需要,還有一些就是對外關系、國際關系和酒店管理方面的書,自然也要帶回去。
早在剛到京州的時候,姜曉洛對國際關系也很有興趣,他甚至夢想過以後是否有機會當個外交官。他也知道,單位是有機會公派出去的,軍事援助,還有後來的維和任務,部裡有個老同事還去了駐外大使館做武官。姜曉洛曾認真地考慮過,也努力過,但很快就明白在這件事上資歷很關鍵,也可以說這在單位已經成了一個隱形的福利,一般情況下,至少要工作20年以上,副團以上才有資格,而且競爭激烈,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就是要拼關系。
收拾完一撂子書,就是一大堆衣服,自然多是軍裝,春夏秋冬四季的。姜曉洛最終挑了一套新的春秋制服,還有領徽、肩章,留作紀念,其它的就扔在單位的儲藏室裡由著自生自滅了。
當兵十幾年,姜曉洛從畢業見習翻譯,一路走過,最終定格在助理翻譯,技術11級,空軍上尉軍銜。也就差大半年的時間,他沒能晉升為少校軍官,這是他軍旅生涯的一大遺憾。還有一個不小的遺憾,就是穿了多年的87式軍服,原以為能夠穿上97式,結果只在駐港、駐澳和駐外使館武官處配發,再後來就是07式軍服,胸前的級別資歷章、胸標、姓名牌、臂章,都是簡單樸素的87式軍服所沒有的,這讓日後的他多少有些羨慕。但姜曉洛也清楚,屬於他的軍旅生涯早就已經結束了,時間長了,慢慢地也有了一份陌生感。
除了收拾行裝,姜曉洛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規劃自己今後的路。轉業已定,選擇一條什麼樣的路,最後又能走上哪條路,對已經30歲的他來說,不是一個簡單的事。這次的選擇和十幾年前的選擇是完全不一樣的,那一次他還能預見到選擇後的路,但這次做出選擇之後,一段時間根本無法預見未來的路,這多少讓姜曉洛的心裡有些不安,甚至有些恐懼。
現在可以肯定的是政府公務員包底,這是一顆不小的定心丸。自然,都是公務員,也就有好有壞,哪個部門好,哪個部門不好,姜曉洛沒底,需要好好地思慮思慮。
姜曉洛在紙上寫出了一道選擇題,擇業方向:1黨委政府研究室2政府外事辦3團委4黨校5黨委政府其它部門。
黨委政府研究室,是黨委政府的智囊團,為黨委政府制定經濟社會發展大政方針、出臺執行政策提供決策,表面看只是一個研究機構,但地位和作用舉足輕重。中國最頂層的智囊團就是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專門負責分析國家情況,進而制定政策,並負責起草中共中央的主要檔案、草案、報告、理論。
政府外事辦,是國務院以下各級政府的“外交部”,司職對外政府交流、對外經濟合作等事務,看似不是什麼重要部門,但這和姜曉洛的專業對口。
團委,在中國的政治架構中是黨委的先鋒隊、助手、後備軍,更是老百姓和官場公認的“領導幹部的搖籃”。
黨校,是各級黨委對黨員和黨員領導幹部組織培訓教育的專門學校,其任務就是透過培訓和學習幫助黨員和黨員領導幹部提高黨性和政治思想覺悟,提升黨員和黨員領導幹部的工作能力,同時承擔黨的建設理論研究和調查研究等任務。
黨委政府的其它部門,有大家認為好的,也有大家認為不錯的,像什麼財政局、稅務局、工商局,都是大家說工作又輕松拿錢又多的單位;至於像什麼體育局、檔案局,雖然看起來是清水衙門,但如果想要輕閑,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姜曉洛要的答案是什麼呢?對他來說,之所以將這幾個黨委政府部門作為今後擇業的選擇,其根本考慮在於這些部門能夠為他提供一個平臺,藉助這些平臺,再加上自己的努力,還有機會,或許也能夠有一個很好的個人發展。他已是而立之年,沒有多少年齡優勢了,他需要加快步伐,在一個相對較高的平臺上再拼一把,爭取有所斬獲。
姜曉洛也清楚地知道,不論是在部隊還是在地方,人脈非常重要。在家鄉,他和他的家裡多多少少還能找些人,現在他就需要透過這些人脈,為自己的第二次擇業做好準備。他同時堅信,只有站在一個更好的、更高的平臺上,才能走得更遠,說到底,就是要在短時間內當個一官半職什麼的。這看起來很虛榮,但這就是他的目標。
姜曉洛一邊收拾歸家的行李,一邊和戰友們道別,自然少不了酒桌上的一番狂轟爛炸。其它時間就是上網,繼續給雜志社、網路媒體寫稿。他把以前的譯稿整理了一下,加上自己的個人簡歷、擇業意願,做了一本精美的推薦冊,他想用自己十餘年的工作經歷來說服那些決定自己命運的人。結果如何,姜曉洛並沒有信心,他明白,在這個世界上,不是隻靠自身的能力就能獲得成功的,這個社會充滿了人情世故,他只是一個來自普通家庭的人,只有靠自己去嘗試,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