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業,是一個專業術語,特指中國人民解放軍或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中的軍官和城鎮戶口計程車兵退出現役,分配到國家機關、企業、事業等單位,參加工作或參加生産的活動。後來,國家對軍隊轉業幹部實行計劃分配和自主擇業相結合的方式安置:計劃安置的軍隊轉業幹部由地方黨委、政府負責安排工作和職務,士兵轉業由地方民政、勞動等部門負責安置;副團不含)以下軍官由地方人事局負責安置,副團以上軍官由組織部負責安置;自主擇業的軍隊轉業幹部由政府協助就業,發給退役金。
是留?是走?
留的好處:在部隊熬上幾年,應該能夠混個一官半職;以後結婚生子,孩子就是京州戶口,即使轉業也能留在京州。這是最大的好處,眼前就有現成的例子:郭方寧前兩年已經轉業了,計劃安置被分到了國家機關,成了公務員,她的丈夫一年後也轉業了,自主擇業進了一家中央媒體,不是正式編制,簽合同,兩個人都留在了京州,也有了孩子,自然是京州戶口。
留在京州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如果能夠留下來也沒有什麼不好,但姜曉洛沒有結婚,如果要留在京州,就只有繼續待在部隊,如果轉業,那肯定是要回原籍,也就是回到小縣城的。
從內心來說,姜曉洛並不想留在京州。他對京州的感覺不是很好,這座城市太大了,最大的感觸就是走在京州的大街上,過條馬路都要走上老遠,上了人行天橋或者地下通道才能到馬路的那一邊,坐個車、換個車也要趕上幾百米;京州的車也多,這幾年道路是越修越寬,堵車卻成了家常便飯;還有更讓老百姓糟心的就是越來越差的環境,沙塵暴已經成了京州人的惡夢,滿城風沙、遮天蔽日,嚴重時看不清路、見不著人,整個城市成了一座“灰城”,這種體驗非常的糟糕。至於後來的霧霧天,姜曉洛慶幸自己沒有體驗到。
除了城市大、環境差之外,在部隊工作,每個月的工資只有1000出點頭,雖然吃穿不怎麼要錢,但京州消費高,在外面吃個飯都要千兒八百塊。姜曉洛現在單身,養活自己尚可,但如果結了婚,就要養家,經濟上肯定是很緊張的。如果找個京州人自然是好,但不是所有的京州人家境都好,家境好的京州女孩也看不上部隊的人,況且還是外地人,京州女孩是很現實的。結婚還要牽涉到房子,這可不是姜曉洛他們部隊的人能夠承受了的,想都不敢想,而部隊的房子,在沙水還可以,還有個二室一廳,但離城裡遠,錫寺的房子不排上個幾年,甚至十年,是不可能的,即便分到了,也只有二十個平方左右的單間,完全就是一個鴿子籠。
走的好處:回到家鄉,有親朋好友,就有人脈關系。江上縣發展得很快,已不再是姜曉洛離開時的模樣,縣城一派欣欣向榮,已看不出往昔的破舊,到處都在搞開發,修路蓋樓,沒有了過去的寧靜和安怡,也沒有了昔時的樸實和整潔。不過,和京州相比,縣城依舊只是一個小小的城鎮,沒有大城市太多的喧鬧,人不多,車不多,走兩步就過了馬路,車站和車站就在兩邊。春天有綠,夏天有風,秋天有葉,冬天有雪。
從生活上來說,縣城消費低,千把塊錢的工資就能夠活得很不錯了。這兩年,房價在漲,但也就在千把塊錢,和京州動輒就是上萬塊簡直不能比,找個當地姑娘,兩個人一起承擔也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姜曉洛還沒有成家,這也是一個可以選擇的理由,無牽無掛,一個人就能決定自己的命運和路程。他在紙上寫出去留的好處、壞處,選擇的天秤漸漸地開始傾斜。人在外,故鄉是根,在外漂泊十幾年,無家無妻,回到家鄉亦是自然。如果說姜曉洛需要重新開始,不如趁此機會,回去走另一條路,現在還年輕,還有時間。
姜曉洛和陸其濤又通了幾次電話,認真討論了轉業的可能性,兩個人一致認為這件事還是有希望的。姜曉洛同時拜託陸其濤在上面多打聽,如果可以幫個忙。從這時起,他已經基本上做出了決定。
現在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認真考慮,那就是選擇計劃分配還是自主擇業。長期以來,國家對部隊轉業政策是計劃分配,按照每個人在部隊的級別安置到地方的機關、企業、事業單位。改革開放前,部隊轉業幹部基本都是平級安置,簡單地說就是團級幹部回到地方就是縣團級幹部,營連級幹部回到地方就是科級幹部。隨著時代的變遷,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地方政府對部隊轉業幹部的政策有了變化,開始降級安置,團級幹部回來降個一兩級成了科級幹部,營連級幹部回來就成了普通幹部,空有個幹部級別,這也成了很多軍轉幹部最大的不滿。
經濟在快速發展,就業壓力也同時存在。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近幾年國家和部隊對轉業政策進行了調整,開始試行自主擇業,也就是不再包分配,符合條件的軍轉幹部可以自主選擇職業,國家將相應的福利待遇和保障納入現有的社會保障中,這一政策給了軍轉幹部更多的選擇。
姜曉洛的想法是自主擇業,他的考慮是這樣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既然有福利保障,就沒有後顧之憂。他想從事酒店管理,這是他一直的興趣和愛好,他甚至已經想好,回去之後先到酒店管理學院學習,最好是去國外深造一下,系統瞭解和掌握酒店管理專業技能,然後找個五星級酒店,從基層幹起,再到中層管理人員,如果命運關照,還會有更大的發展。
但是最終瞭解的情況是,姜曉洛不符合自主擇業最基本的條件——18年的軍齡,他連頭帶尾只有15年,只能選擇計劃安置。好在是此次裁軍的第一年,國家專門下發檔案,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充分保障軍轉幹部的權益,全力做好安置工作。姜曉洛也專門打電話回家讓家裡人瞭解了一下江上區的軍轉政策,得知這一年所有的軍轉幹部全部納入公務員序列,也就是說,不管怎樣,轉業回去至少能進政府機關當公務員,也就意味著旱澇保收,工作穩定、收入穩定、福利穩定,保障穩定。
姜曉洛最終決定,轉業,回故鄉。他用一個晚上打好了轉業報告,第二天把報告交了上去,隨後專門去錫寺找到閏所長,彙報了一下自己的決定。聽了姜曉洛的想法,閏所長沒有提出太多的意見,只是說能夠理解,會幫忙。姜曉洛知道,當年自己在感情上的一時沖動讓他丟掉了留在部裡的機會,但老領導對自己還是不錯的。讓大家意外的是,單位整編時閏所長已經被任命為整編後的研究所所長,但很快就有訊息說他又要回來了,將被任命為新成立的資訊局的一把手。這對姜曉洛來說自然是件好事,在轉業這件事上,處裡不反對報上來,有老領導在,也應該不會有問題,到了上面,有中專學歷這一先決條件,成功的把握就大多了。
12月的一天,陸其濤打來電話,他從內部得到訊息,姜曉洛的轉業申請被批準了。又過了兩天,處裡告訴姜曉洛,他被批準轉業了。
站在宿舍樓不出來的感觸……
兩個月前,10月15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五號載人宇宙飛船,楊利偉成為首位進入太空的中國人。這是國家新的偉大成就,也是民族複興程序中的標誌性大事。
姜曉洛只是一個普通人。現在他也要開始新的征程,未來如何,他並不知道,但希望在,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