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山腳下,百裡河畔,南陵東郊的江上縣已經沒有了過往的破敗和寧靜。上個世紀90年代初,江上縣藉著偉人南巡講話的春風,開始加快改革發展的步伐。1992年,縣政府啟動大規模開發,縣城西邊的大片農田不見了莊稼,挖土機來來回回,運土車川流不息,到處都是建築材料,處處都是建築工人,一派火熱的大建設場面。
十年磨一劍。進入21世紀,一切都變了模樣,寬闊筆直的柏油路將縣城西邊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分隔成一個個方塊,每個方塊的中間都矗立著現代化的廠房,裡面有來自世界500強的大公司,有來自香港、臺灣的合資企業。臨近開發區中心地域的鳳凰湖則成為高檔住宅小區的集中地,有別墅、有高層,時尚的外觀、高檔的外牆,透露出一份現代感。
百裡河的東邊就是老縣城,縣城四周也看不到了多少農田和菜地。經濟的快速發展,首先體現在土地開發上,縣政府早已不滿足只有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又在縣城的南邊搞了一個新區,大片的土地被徵遷開發,吸引著更多的企業進駐。整個縣城,馬路是越來越寬、汽車是越來越多,除了大片的廠房,住宅小區也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在縣城的東西南北。除了本地人外,更多操著外地口音的人出入於建築工地、企業工廠裡。南陵的近畿之地,數朝歷史流轉的小縣城也已經步入繁榮。
縣城最東頭的軍工廠家屬區還是原來的模樣,和周邊新建的居民小區相比,這個建於上個世紀80年代初的小區顯得有些破舊了,幾十幢五層樓房擠在不大的院子裡,雖說綠樹茂盛,但房屋的外牆已經有了很多斑駁裂紋。
軍工廠早就改了名,現在是一家印製公司,但大家還是習慣叫軍工廠。老薑家還在原來的地方。前兩年軍工廠在小區的東邊又建了一個小區,蓋了十幾幢新樓,老薑因為分數不夠沒有分到。當時廠裡說可以在老小區拿一套一室一廳的老房子作為面積補差,但需要交1萬塊錢,老薑手上沒有這麼多錢,廠裡搞房改,現在住的房子花了2萬塊,大兒子買房子也用了不少積蓄,老薑最後還是沒有要。
多年以後,一家人在一起聊天時談及房價,都說當年要是把那套一室一廳的房子買下來,怎麼著也值個幾十萬。上個世紀90年代末,縣城新蓋的房子一平方才500元,最貴的房子也就2000多塊,還是別墅,哪裡想到,2000年年底江上縣撤縣設區,房價開始突飛猛進,像火箭似的一個勁地往上沖,根本停不下來。
老薑一家人在平淡中生活,但國家在發展、社會在發展,直接影響著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
老薑和老伴早兩年就已經退了休,在家給姜成帶孩子。姜成在外面闖蕩了好幾年,沒有什麼大的起色,這讓老薑的心裡總是有一個疙瘩,父子倆為此少不了爭吵。後來,姜成想著女兒上了幼兒園,很快就要上小學,最終選擇回到了縣城,開了一家牛奶配送站,招了幾個人,開始創業。送牛奶是件苦差事,夜裡活,好在養家餬口沒有問題,老薑也就不再嘮叨,由著大兒子去了。
姜艾還在銀行,工作穩定;姜曉丁一直在外面闖,說是全國到處飛,收入很好,已經在滬州買了房,結了婚,但沒辦婚禮;姜曉洛還在部隊。有時候老薑也在想,孩子們總算都還不錯,老百姓的日子不就是這樣的嘛!這麼一想,他也就寬慰了不少。
2001年,兄弟姐妹們商量著準備投資建廠,生産豆奶。姜成是學食品科學的,自然對著專業;姜曉丁幾年打拼也有了些積蓄,決定試一把。從小過來的苦日子,讓姜家的幾個孩子心中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努力賺錢,把日子過得更好。年輕人總有夢想出人頭地的願望,努力總沒有錯。
2002年初,經過幾個月的辛苦籌備,菽品豆奶廠正式投産了。看著從生産線上跑下來的一袋袋豆奶,兄弟姐妹們彷彿看到了希望,更加信心滿滿。
剛開始,生意也還不錯,當地的小吃鋪、小超市裡都有了他們的豆奶。然而,創業的道路真得充滿艱辛和挫折,每一個成功的創業故事,表面上看都是可圈可點的,但只有創業者自己知道,背後的過程是多麼的曲折。不大的豆奶廠承載著兄弟姐妹們所有的希望和全身心的努力,就像是新生的嬰兒,精心呵護著他的成長,但成長的道路並不完全以人的美好願望為轉移,還有天註定。
就在豆奶廠的生意一步步地向前走的時候,在外省鄰縣發生了一件震驚全國的大事——下面的一個鎮子發生了大規模食物中毒。案件很快就查明瞭:鎮上兩家做早點的小店靠在一起,買些油條、燒餅、豆漿什麼的,其中一家的燒餅做得很好吃,回頭客也多,時間長了,另一家的生意自然也就差了。這就是市場競爭,很正常,但生意差的那家小店老闆眼紅了,他想到了報複。這天早上,他把一包用來毒老鼠的東西偷偷地倒進了隔壁小店的麵粉裡,結果所有吃了燒餅的人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狀,有人沒搶救過來死了。事發後,公安機關很快就將這個小店老闆抓獲。
此事引起了很大的恐慌,一時間,當地的鎮子,甚至整個縣的早點鋪都沒了生意,並很快波及到鄰近的周邊地區。菽品生産的豆奶大多銷售給早點攤鋪,在這當口發生這麼大的事,其影響可以說是致命的。隨後的幾個月,不管兄弟姐妹們怎麼努力,豆奶廠的生意一直沒有緩過來,資金很快就出現了困難,大家幾經商量後,縮小了規模,將廠子搬到了上水鎮的一個小院子裡,繼續撐著,就這樣走過了2002年。
過完年,生意慢慢地緩了過來,銷量開始恢複,一家人好像又看到了希望。然而,命運似乎還是沒有決定給姜家兄弟姐妹們的努力帶來回報。
2003年3月,一種未知的傳染病引發的恐慌開始出現,先是從南方城市起,逐漸向北,很快就席捲了大半個中國。4月,世界衛生組織根據中國、中國香港、加拿大、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和地區醫學實驗室研究結果,確認這一傳染病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稱為sars冠狀病毒,在中國老百姓稱之為“非典”。這是一種重症急性呼吸綜合症,傳染性極高,死亡率高,幾個月的時間,全國的老百姓已是談及色變,尤其是在北京,滿城空巷,曾經人潮湧動的大街小巷看不到什麼人,即便在路上,所有人也都戴著厚厚的口罩,行色匆匆;商場裡冷冷清清,飯店多半關了門,就連路邊的理發店也只有門口的轉燈還在孤零零地亮著。
進入7月,世界衛生組織宣佈成功控制sars;8月,衛生部宣佈全國零病例,為期半年的人類傳染病防疫史上最近的一次全球範圍“非典”阻擊戰拉下了大幕。事後,民眾對政府在這次危及人民身體健康的突發事件中的初期應對表現出了不滿和批評,此後政府開始對國家公共衛生應急體系進行改革,為後來的禽流感防疫打下了基礎,此處不表。
在這次“非典”疫情中,北京受到的傷害最大,南陵幸運地躲了過去,沒有發生大範圍疫情。然而,在這段人人恐慌的日子裡,民眾不敢出門、不敢上街,更不敢在外面吃東西,其結果是姜家的豆奶廠再一次遭到沉重的打擊,生意一落千丈。“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次創業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
而在離南陵不遠的另一座大城市,杭州,一個基於網際網路的新生事物——網上商城——誕生了。21世紀初,在全球範圍內,網際網路經濟以一種出人意料的驚訝感呈現在世人面前,由此而來的風險投資、ipo等專業術語也漸漸地被國人熟知。姜曉洛投稿的雜志就是一本關注it,以資本投資為主題的專業雜志,他也從中學到了不少知識。
也就在這個時期,國內的網際網路開始蓬勃發展,幾大入口網站紛紛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由國內自身發展,透過網際網路這個連線全球任何一個角落的技術平臺,走出國門參與全球經濟發展,這是一個具有裡程牌意義的過程。改革開放的前二十年,國外資本進入中國,合資企業、獨資企業,他們把利潤更多地給了國外投資者,也在發展中學會瞭如何做生意。進入新的世紀,因為有了網際網路,國內企業開始緊緊抓住這個時機,走向全球,直接殺到了美國的資本市場。
姜家兄弟姐妹的創業終究是傳統行業,沒有網際網路背景,只能一點點地往前走,但是,突如其來的“非典”和投毒案,給初次創業的他們以毀滅性的打擊。一退再退之後,姜成選擇了轉向,放棄了豆奶,改做豆製品,也就是老百姓每天都會吃的豆腐、豆幹什麼的。3年後,基於人力成本和微薄利潤,姜成最終關掉了工廠,在縣城的一個副食品批發市場租了個攤位,不再自己做豆腐,而是做起了批發和零售,這一幹就是七八年。後來的故事暫且不表,待後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