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錢謙益的表現讓多爾滾很失望,但畢竟可以以此來打擊明朝計程車氣,讓其寫了一篇貶低明朝,辱罵朱慈烺的文章後,便也留在了身邊,做了一個謀士。
但那待遇和洪承疇完全沒法比,顯然軟骨頭,無論在哪裡都是被人看不起的。
而錢謙益之前之所以死不投降,主要還是現在的局勢和歷史上大為不同,歷史上明朝幾乎氣數已盡,可現在卻是蒸蒸日上,加上朱慈烺對漢奸的態度又十分的痛恨狠毒,所以才讓錢謙益不敢投降。
害怕連累家人族人,更怕被朱慈烺樹碑立像,將名聲搞臭遺臭萬年,直至面對死亡威脅,才拋棄那諸多的顧慮。
可見其本質便就是一個自私自利,貪生怕死的小人,為了自己的小命兒,什麼親人族人通通都管不了了。
看著洋洋灑灑數百字的文章,多爾滾非常滿意,一邊命細作在大明境內大肆傳播,一邊開始起寨拔營。
三十萬馬步兵加上十萬朝鮮僕從,整整四十萬人,戰馬騾馬車輛無數,跨過遼河,便浩浩蕩蕩向西殺去。
幾十萬人馬所到之處,黑壓壓的簡直鋪天蓋地,當真是投鞭可斷河,箭失可遮日月。
規模如此龐大的馬步兵,實力確實要遠超當年的突厥和匈奴。
但如今明軍的實力,同樣也不遜色於當年的唐軍和漢軍,某些方面還要更甚之。
建奴大軍一動,三日後,遠在宣府的朱慈烺便收到了訊息,同樣便立即下令大軍出關,先是騎兵,後是步兵,最後是輜重兵戰車兵和火器兵。
加上青壯,同樣達到了三十多萬人,浩浩蕩蕩的出了張家口向著北面殺去。
不過除了騎兵營外,吳三輔和劉芳亮的兩個鎮,仍然留在了宣府大同,戰車同樣也在繼續打造。
就連土默特部的五萬騎兵,暫時都依然留在了大同北部待命,沒有向東會和明軍。
因為朱慈烺根本就沒打算和建奴決戰,所以根本就不需要那麼多人馬。
中軍,左軍,右軍加上2萬御林軍,共二十萬人馬,防守綽綽有餘了,完全沒必要將大軍都拉到草原上去。
大軍出了長城,也只是向西北方走了三日,便依託河流由北向南紮下了三座大營,每座大營相距二十里,三軍各自防守一座。
最南邊的大營,離張家口也只有四十餘里。
三座營寨加固完後,又等了十日,建奴的大軍才殺到,多爾袞同樣謹慎到了極致,大軍在百里外便停了下來,開始紮營。
顯然上次在通州吃了虧,多爾袞已經吸取了教訓,不在給明軍直搗大營的機會。
“報,陛下,娘娘,建奴送來了戰書!”
朱慈烺接過戰書,也是呵呵一笑,將戰書遞給了紅娘子,望著一眾將領道:“那多爾袞相邀朕和貴妃三日後,兩軍決戰於北面孟山下。”
“陛下,建奴太無恥了,簡直將我軍當傻子,那孟山附近地勢起伏,卻平緩,極其利於騎兵衝鋒,不利於步兵結陣,以臣之見根本無需理會。”
“不錯,就是要決戰也得換個地方。”
朱慈烺說完,一眾將領都是氣的破口大罵。
而這時紅娘子也正好看完了戰書,又遞給了英國公,望著朱慈烺說道:“陛下,以臣妾之見,那多爾袞分明就是沒想真的決戰,這才故意挑個破地方,但正所謂輸人不輸陣,咱們也給他們下封戰書好了,將地點選在南面四十里外的河畔好了,那裡水深戰馬越不過去。”
“嗯,那就如此吧。”朱慈烺點點頭,然後也命人起草了一封戰書,交給了建奴使者。
結果,多爾袞和一眾韃子看過後,同樣氣得破口大罵,因為建奴對這一帶的地形同樣非常熟悉。
知道明軍挑的地方,那段河水非常的深,幾乎都淹過了戰馬的大腿,嚴重影響騎兵迂迴,而對方卻可以背河而戰,打死多爾袞都不會將大軍帶到那裡去決戰。
結果就這般雙方互派使者,你來我往扯皮了大半月,竟然都無法敲定決戰的地方,雙方都不同意對方選擇決戰之地。
其實雙方若是想要決戰,哪裡需要另選地方,只需兩軍各自向前推進三十里便可,那裡地勢開闊,既沒有山坡,也沒有河流,上百萬人都能施展得開,但雙方卻都默契的沒有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