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都不想打,但又不想弱了氣勢,所以才默契的互相刁難,給對方一個不戰理由。
畢竟多爾袞要是正正規規的給朱慈烺下戰書,事關大明尊嚴和三軍將士計程車氣,哪怕再不想打,朱慈烺也會選擇與建奴拼個兩敗俱傷。
多爾袞正是知道這一點,所以才沒敢真的給明軍下戰書,因為明軍一旦真的來戰,到時若不戰,丟臉事小,則損士氣事大,畢竟有著大量的蒙古部落依附大清。
可要是真的和明軍如通州之戰那般來過一場,結局如何,會死多少人,誰都無法預料,這種硬仗多爾袞也是不願意打的,也打不起。
因為步兵和八旗兵都是死一個少一個,蒙古騎兵一旦死多了,更是會離心離德,搞不好會直接倒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所以多爾袞的打算是將明軍吸引到草原深處去,最好是吸引到科爾沁草原上去。
但朱慈烺是大明的神武皇帝,而不是大明戰神皇帝,自然不會幹那種蠢事。
莫說戰車還未打造出足夠的數量,哪怕數量足夠,他也不會現在就遠征。
哪怕有九成的勝算,只有一成的失敗,朱慈烺也不會打,因為完全沒必要冒險。
暫時只要和建奴對峙就可以了,拖到建奴糧草不濟,自動退兵,他反手便能輕易滅了兩大反王,然後再集中全力遠征也不遲。
那時那怕幾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全部葬送在了草原也沒關係,只要他這個皇帝逃回大明就行。
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總有一次能將建奴和蒙古人滅掉。
當然,要是多爾袞不甘心退兵,主動來攻打他的大營,他舉雙手贊成,熱烈歡迎。
眼看都到了七月,期間多爾袞將大營挪了幾次窩,一會兒做出進軍的架勢,一會兒又做出要退兵的樣子,可明軍卻始終沒有絲毫反應,無論是多爾袞,還是洪承疇,臉色都是凝重無比。
“先生,那小皇帝簡直無恥之極,手握數十萬強軍,竟然還學那司馬懿龜縮不出,我軍該當如何?”
多爾袞也是恨得牙癢癢,恨不得直接給朱慈烺下戰書,兩軍決戰,但怒火終究還是戰勝了理智。
“攝政王,明軍的大營不好啃,不如讓奴才率領一支騎兵直接繞道殺往河套,將土默特部殺他個翻天覆地,看那小皇帝還坐不坐得住。”
洪承疇還未回答,鰲拜就起身道。
“你個蠢貨,土默特部的那五萬騎兵至今仍留在大同以北,你以為他們會看著你率兵去屠殺他們的牛羊老弱嗎?”
多爾袞本來就在氣頭上,見他還出這種主意,頓時破口罵道。
“明軍和土默特部早有防備,繞道並不可取,人少了打不過土默特部的騎兵,而騎兵派多了,明軍主力一旦前壓,恐難已抵擋,如今也只能靜觀其變,希望那八大王和闖王能夠突入河南,山西,扭轉局勢。”
洪承疇搖了搖頭,然後緩緩說道。
論騎射遊鬥蒙古騎兵並不遜色於八旗女真人,想要繞道洗擾土默特部,起碼也得派出同等規模的騎兵。
這樣一來,主力大軍的整體實力必定減弱,一旦明軍前壓沒打過,不但主力大軍會損失慘重,繞道的五萬騎兵也將面臨險境。
所以這個時候分兵,將力量分散,絕對是愚蠢的行為,畢竟他們同樣有著大量的步卒和糧草輜重,行動上同樣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不像全騎兵來去如風,想走就走,想追就追。
“唉,也只能如此了,希望那闖王和八大王爭口氣吧,本王將明軍的精銳全部拖在了此處,若是他們還打不贏,那也只能活該被小皇帝滅掉。”
多爾袞也是無奈的嘆息了一句。
面對朱慈烺這種皇帝,他是真的有些力不從心。
喜歡明末狠帝,開局就逼崇禎退位請大家收藏:()明末狠帝,開局就逼崇禎退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