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慈烺的指導下,匠人們只花了三天時間,便將戰車改裝完畢。
不但個頭小了一號,除了戰車的主框架外,其他地方能用竹子和藤條代替的,幾乎都換上了藤條和竹編。
讓原本四五百斤的戰車,重量幾乎一下減輕了一半,加上操作的兩名士兵,也不超過五百斤。
而經過改裝後,戰車不但是速度提升了一截,重量減輕後靈活度也大大增強,一番試車後,朱慈烺也知道,能弄到這一步已經是極限了。
隨即就命工匠們照著樣車大量打造,同時打造重型戰車和運輸戰車。
重型戰車只需按照輕型戰車的結構和樣子加大加固即可,運輸戰車則簡單多了。
為了能在短時間內造出足夠的戰車,一些不重要的配件,朱慈烺全部包給了宣府大同兩地的軍戶來幹,軍中的工匠只打造主體的框。
比如那巨大的傘蓋,完全可以讓軍戶去山上砍藤條,拿回家烘乾後慢慢的編,擋板和車廂也是可以讓各地的木匠來做的。
明軍在宣府遲遲不動,並且瘋狂的打造戰車,自然瞞不過在遼河河畔的建奴大軍。
此刻大軍的帥帳內,多爾袞的臉色非常的難看,他本以為那小皇帝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年紀輕輕,必定是年輕氣盛,會主動帶著大軍出張家口,像遼河殺來。
誰曾想那小皇帝竟如此保守,完全不像一個年輕氣盛志得意滿的帝王,反倒是學起了老陳持重那一套。
“先生,看如今的情形,明軍恐怕是不會主動出擊的,我軍該當如何?”
“回攝政王,明軍原本就佔據著糧草優勢,不主動出擊實乃正常之舉,只是沒想到那小皇帝竟如此穩重,如此也只有我軍先主動進軍了,否則這般拖下去,終究是我們吃虧。”
洪承疇也是嘆息了一句,緩緩說道。
其實他同樣有些意外,那小皇帝如此保守。
畢竟年輕人嘛,又是皇帝,取得如此大的成績,免不了會驕傲自大。
他們之所以停留在遼河,就是希望將明軍吸引到遼河來對峙決戰。
這樣明軍的糧道將長達上千裡,不但可以將他們騎兵的優勢發揮出來,還可以直接從錦州運糧。
反之,如果他們跨過遼河向西繼續進軍,明軍必定會在張家口以北攔截,依託南面的長城,糧道將穩固無比。
“先生,以那小皇帝的保守性子,即便我大軍壓到張家口以北,明軍恐怕也是不會與我軍決戰的,多半會選擇固守,不如再等等看?”
多爾袞面露猶豫,想了想試著說道,其實在沒有十足的把握下,他也不想與明軍直接硬碰硬決戰。
畢竟這次他幾乎將大清的家底都帶來了,一旦輸了,損失太重,大清恐怕就再也無法翻身了。
而大明那怕這二十多萬大軍全部葬送在了草原,以大明的國力和那小皇帝的本事,要不了三五年便能恢復元氣。
大明輸得起,大清卻輸不起。
所以他才遲遲不願進軍,因為最好的情況是明軍直接南下進攻西北,大清趁機滅了土默特部,不但壯大了自身,也斬斷大明的戰馬來源,然後南下支援李自成,這樣無論勝敗,大清都將立於不敗之地。
哪怕闖王扛不住被滅,也還有西南的張獻忠,大清的騎兵也可以從河套南下,一邊劫掠,一邊牽制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