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楊村眾人的質疑下
有天賦的人在各個時代裡畢竟還是少數,而對於這些廣大沒有天賦的人,上天也並不是完全杜絕了他們,在讀書一道繼續進一步的機會。
不過這樣的機會卻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擁有的,因為這個能夠彌補自己和別人來自於天賦上差距的機會,便是聘請名師來替自己答疑解惑。
畢竟這其中的道理在書本上已經記載了好多年了,你縱使憑藉自己的力量解答不出來,但這世上總有對他了解比較深刻的人。
這樣一來既然有人能夠通曉著其中的道理,自己又想不明白那求師問道變成了一種相當正常的法子。
自己天賦上有差距,品不明白這些微言大義裡邊最精巧的那些含義。那麼你就找一個能夠讀得懂這些微言大義裡邊思想核心的人,讓他們幫著你去彌補一下這其中天賦上的差距。
不過這件事情雖然看上去是一套切實可行的提高自己的法子,但是對於當時普遍生活在清貧狀態下的百姓來說,卻也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
這群中的道理也非常的簡單,那就是這群受到官府與例如各種盤剝的百姓們。他們並沒有餘力去支援自己孩子,在脫離生產的情況下安心的讀書。也就更不要說去為自己這群可憐的孩子聘請老師來指導了。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裡,老師是分為兩種的。
一種是教人讀書習字的蒙學教師,這一類的教師雖然也值當的是教導學生的工作,但是這種人在當時的大環境裡,卻並不是什麼極為重要的角色。
當後來有自己的學生,哪怕是中了進士,甚至高中第一榜第一名的時候,他們所談及自己受教育的時候,也往往不會將自己的蒙學教師放到檯面上來說。
說白了,蒙學這麼一個行業,雖然是普通老百姓所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在那些真正的讀書人眼裡,這些都是那些考不上進士或者從官場上敗退下來的窮酸士子,才能操持的事情。
但這麼樣的一個身份,顯然也不至於讓他們就這樣的忽略掉,當初教過自己的老師的恩情。
這其中更為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在當時人們的普遍思想當中,教蒙,這件事情看似高尚,但實際上與教人使用各種工具的師傅並無而異。
畢竟大傢伙讀書所謂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從古人所。流傳下來的那些言語之中,品讀出這世間做人做事所應該秉持的一些道德與原則。
而他們在蒙學裡所受到的教育無非就是讀書識字,掌握一門工具這般簡單而已。
不過就是這樣一個地位並不高,通常由落地秀才來擔任的職位,卻也是普通百姓所根本不能奢求的福氣。
畢竟老百姓當時的生活水平普遍就是赤貧的狀態,家裡的那點兒餘糧根本不足以支撐,自己家的孩子脫產去讀書,更別提給那些蒙學的老師送上學費了。
這也就使得在元庭所統治的那些時代裡,各地的百姓普遍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狀態。
能夠略微識得幾個字的人便,已經是那些在土地裡勞作的人群中,了不起的文曲星般的人物了。
原本按照之前的發展軌跡,楊村的眾人在悉數被楊乾這個名義上的族長掠奪過土地之後,他們便再沒有餘力去為自己的孩子鋪就一條讀書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