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自己現在都是人家家裡的佃戶了,一年到頭若不替家主去做一些別的事情的話,也就分得一點點幾乎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收成。
這點微薄的收入顯然是不足以支撐孩子去讀書的。
然而楊村在楊乾徹底掌握了大權之後,在讀書這一道上面的進展,卻與周圍所有村子都發生了非常大的不同。
在別的村子裡當然也是有蒙學存在的。畢竟各個地主都是有自己勢力範圍的,而在自己勢力範圍之內,他們都會建立這種一所學校來標榜一下自己在這片土地上的教化之功。
不過他們這些學校卻並不是開給自己領地內所有百姓的,更多的時候這份蒙學就是對手下一種拉攏誘惑的手段而已。
他們透過給予自己手下的佃戶提供這麼一點點,幾乎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上升的通道,來換取他們在平日勞作之中,對自己的更加瘋狂的效忠。
但是楊乾這一次興辦的學校卻與周圍他的同行並不一樣。
雖然當時的他已經坐穩了楊家家主的這個位置,同時透過一些別的手段,他也將自己旗下,村民們的田產大多數都收到了自己的手裡。
但是在旁的事情上,他或許和其他的地主一樣貪婪,可在上學這件事情上,作為讀書人出身並且最終功虧一簣的他,選擇了毫無保留的給自己村民提供一個可以改變他們命運的機會。
楊乾這個想法並不是放在紙面上的,安慰自己的一個念頭而已。
更為重要的則是他在自己家族稍微獲取一點喘息機會之後,便立刻將自己的這個想法付諸了現實。
於是乎就在楊村,眾人以為自己和周圍村子的其他人命運並沒有其不同的時候。他們卻陡然的發現,在自己村子祠堂的正西面,赫然出現了一座只比那高大祠堂稍微低一點的建築。
而在那些訊息靈通的人的介紹之下,他們這才知曉,這樣一個非常莊重的建築是用來給村子裡的所有孩童提供讀書識字機會的場所。
同時在學堂成立了之後,楊乾非但花重金從周圍聘請了一些讀書識字,並且獲取過一定名聲的蒙學教師們。
他這個楊家的家主,更是多次從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親自深入到學堂的教學一線,手把手的教村子裡的這些孩童們讀書識字。
在楊乾的努力之下,楊村的後輩們,雖然不能說在學問上有多麼大的精神,但大多數人最起碼都是識字的。
而俗話說得好,人生煩惱識字起。
當人有了識字的能力,可以獲取到一些自己之前根本不可能接觸到的知識的時候,那麼腦海裡邊必然會有一些和之前完全不同的想法。
喜歡從就藩開始重塑大明請大家收藏:()從就藩開始重塑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