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候在讀書遇到幾乎瘋狂的楊乾,根本不給自己任何可以偷懶的機會。
那時候家裡的那幾本儒家經典早已被他翻得全部捲曲了起來。
而楊乾父親為自己兒子所準備的那些紙筆,也在楊乾的刻苦共讀之中飛速的消耗著。
不過雖然楊乾在讀書這一道上可以說是說自己全部的精力,也把自己終身的目標都壓在了這個方面上。
可是這讀書一道遠遠不是你自己刻苦攻讀,玩命拼搏就能取得結果的地方。
相較於其他各個可以靠蠻力闖出一片屬於自己天地的行業,讀書這一道是極為講究天分的。
自古以來的所有創業,他們除了腦子靈活,對儒家經典理解得滾瓜爛熟,並能結合時事。把自己的觀點融合進策論之中,並以此來說服君王之外。
他們普遍擁有的一個最基本的特質便是過目不忘。
當然這裡說到的這條天賦對於大多數來說都是天方夜譚,不可觸及的東西。
然而讀書遇到所追求的天賦,卻也並不止這種,基本可以稱得上特異功能的能力。
但就那些四書五經中所收錄著那些微言大義,若是有天分的人,經過一番簡單的學習,便可以結合當今的實事以及這些微言大義被創造出的環境,體會出這其中符合當今統治者要求的意思來。
而沒有天分的人,任你把這些東西背的再滾瓜爛熟,你終究也只能瞭解到這些東西字面上,以及他們裡面最淺薄的那一層道理。
這種情況也就是常人所到的那種不知變通。
要知道這世間的人,能夠把書拿起來,便已經不可能是一個蠢人。
而作為一個智力正常的人,之所以能夠在有些時候表現的不那麼的自信,做起事來被人詬病不知變通,其中最核心的原因便是他們。在之前學習的經歷當中,對於有些人生的道理並沒有充足的理解。
而這種認知上的偏差才是他們顯得不會變通的最根本的原因。
也就是說這群沒有天賦的人,他們所表現出來的不知變通,根本不是人情世故上的缺失,而是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這件事情還能往另外一個方向去變動。
這種缺乏天賦的情況,在當時的讀書人當中普遍的存在,因為大家的出生環境就決定了周圍都是一群缺乏讀書機會的可憐人。
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沒有共同之間的討論以及思想的碰撞,有些東西憑個人的能力實在是難以突破。
喜歡從就藩開始重塑大明請大家收藏:()從就藩開始重塑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